2019年年底,紀阿姨因為兒子婚期將近,所以想將自己在銀行存了15年的錢取出來,結果賬戶中的545萬不翼而飛,反而被銀行告知自己倒欠60萬元。
不僅如此,在銀行系統中,紀阿姨還莫名其妙地多出了一筆貸款和四張信用卡,其中貸款已經逾期,信用卡也全部透支。
「這是我一輩子的心血啊!這筆錢不翼而飛了!銀行把我的錢弄沒了」紀阿姨看到如此景象,又急又惱。
明明是自己15年來一筆一筆存進去的,為何到頭來一分錢沒有,還多了一屁股賬?
從2005年開始,紀阿姨便每年一點一點地將自己的生活費擠出來再存進去,前前后后加起來總共545萬元,為的就是孩子之后結婚買房買車的時候拿出來用。
在這15年期間,紀阿姨一直都是只存不取。聽柜臺人員說打出來的存款小票不安全,每次存完之后,小票都是當場撕成碎片。
但沒想到等來了兒子的婚期,卻沒等到卡里的存款。
2019年底,紀阿姨為準備兒子婚禮去銀行取錢時發現,自己賬戶中的錢全部都不見了,只有買保險的77萬元還在。
除此之外,柜員還告訴紀阿姨,她名下現在有一筆已經逾期的貸款和四張透支了的信用卡,如果不盡快還清的話,會產生高額利息。
但年近百半的紀阿姨平日中連小票都看不清,又怎麼會去做貸款一事。當電話打給兒女后,他們立馬發現了其中蹊蹺之處。
這些信用卡和貸款所留的電話,并非是他們家人的。
為此銀行成立了專門的調查組,經調查發現,這是一起「家賊作案」。
銀行客戶經理董某冒用紀阿姨身份,將個人手機綁定到紀阿姨的網銀賬戶中,從而為自己謀取私利。
根據銀行打出來的流水明細可以清晰看到:
2019年3月17日,從賬戶中轉出一筆40萬元的資金,去向是一個邦泰科技咨詢公司。
2019年3月17日,又轉出了一筆40萬的資金,去向還是邦泰科技咨詢公司。
2019年3月29日,賬上的170多萬資金又被轉向了康某某。
老人兒女看著資金流向的公司和個人,都紛紛表示自己從未接觸過,也完全不認識。
原來,這筆錢是董某為了網絡賭博而私自轉走的,除此之外,另有40萬元用來償還了自己的債務。
不僅如此,董某還利用自己職務之便,以紀阿姨的名義辦理了貸款和信用卡供自己使用。
為什麼這個客戶經理有這麼大的權利?
紀阿姨給出了答案。她說當時這個支行離自己居住的地方很近,所以便將夫妻多年來的積蓄存了進去。而董某從她第一次存款開始,便是她的客戶經理,15年來一直沒有變過。
這件事沒有發生之前,她十分信任董某,一般上只要是對方要什麼資料,她就提供什麼資料,而且期間也買過經其介紹的理財產品。
但是像大額貸款,一般是由銀行行長確認本人簽字后,才會放款,這個客戶經理有什麼本事繞開這一步呢?
根據銀行座機的通話錄音顯示,2019年5月5日,董某打電話聯系了紀阿姨:
「你女兒是不是回去上班了?不在家吧?你的賬戶,只有我和你能動得了,我轉了260多萬走,能要回來,你放心。我這幾年過的不順,只想向我老公證明,我能賺錢。」
事情發生后,董某不知悔改,為了將自己投入到網絡賭*的錢重新贏回來,她對行長謊稱紀阿姨是她嫂子,由于身體不好來不了,委托自己辦理。還說這是親戚之間的事情,自己能夠協商解決,至于網銀一事,此前已經辦好,所以知道密碼。
行長知道紀阿姨一直都是董某負責的,并且時間長達15年,對此雖有顧慮,但還是相信了眼前這個人。
可沒想到,紀阿姨在事后說,自己和董某根本不是親戚,而且網銀這些操作也不是自己辦理的。
同年6月3日下午4點,董某面對記者的采訪,解釋了每筆資金的流出動向。
據她所說,起初往紀阿姨賬戶中轉入1450萬,辦理1380萬貸款,然后再轉出2830萬是為了完成業績上的任務,而且這個操作獲得了紀阿姨的同意。
后面辦理的170萬原油期貨業務,也是在紀阿姨的同意下操作的。
2018年8月3日,從紀阿姨賬戶中轉出20萬元至康某賬戶,是為了填補自己之前所欠的貸款,在紀阿姨的同意下,這筆錢算借的。
2019年3月17日到2019年10月23日,共分7次從紀阿姨賬戶中轉走上述的314萬元,同樣也是為紀阿姨做投資,并獲得了本人的同意。
面對董某的解釋,紀阿姨非常氣憤。
她說自己近些年來,雖然也會跟董某買些理財產品,但一般上投入并不大,至于她口中所說的這些,自己完全不知情。
這時,董某從身上拿出手機,在其中打開了一個APP,指著上面說道:「之前投資的錢都在里面,是可以要回來的,只是需要等到平臺十周年的返還計劃才行。」
隨著董某的手指望去,記者立馬發現了屏幕上的異樣——「彩票投注」。
難不成董某說的投資就是網絡博彩嗎?記者再次向其確認其中蹊蹺。
董某聽了記者的話后,眼神躲閃,既不回應也不讓人查看頁面詳情,立馬將手機收回后,只說這并非博彩,只是一個普通的「投資平臺」而已。
但事情遠非董某口中所說的那麼簡單,經過反復的溝通后,董某終于再次拿出手機,打開了她口中的「投資平臺」。
記者發現,這個APP與其說是「投資平臺」,倒不如稱之為網賭平臺,其中到處充斥著網絡賭博的信息。
看到記者識破,董某也就不再隱瞞。
她說自己是通過網友了解到這個軟件后,才跟著他們一起慢慢投入。剛開始的時候網友會給出一組數字,每組數字排列不同,只要按照數字去進行下注,一般上都會有盈利。
在自己試了幾天后,每次都會轉上一筆額外收入,于是便動了歪心思。
此時的董某還不清楚,自己儼然已經進入了騙錢的圈套。
她在網友的慫恿下,每天都會玩上一段時間,期間有輸有贏,但漸漸輸得越來越多。
貪婪的欲望已經占據了董某的身心,她一邊想把自己投進去的錢賺回來,一邊又想狠狠撈上一筆,于是她往里面越投越多,最終犯下大錯。
據董某所說,她為了保住賬號參加十周年返還活動,現在每個月還往里面充值4000元左右。
聽著董某匪夷所思的話,記者忍不住發問:「你說投資經過了紀阿姨的同意,但你告訴紀阿姨你所謂的投資就是買彩票嗎?你知道這個平臺就是網絡賭*嗎?你到現在還認為你這不是在賭而是在投資?」
聽到記者一連串的問話,董某沉默了。
在事情發生后,銀行監察部門積極介入調查,并當眾表示:這個事情,銀行這邊相關部門已經成立調查組調查,正在核對賬目,了解情況。
第一:有人管。
第二:也是在落實過程中。
第三:放心,這個事情他們不會推諉,姓董的員工確實是銀行的工作人員,如果說是員工,該承擔的責任他必須承擔。
看到如此表態,網上瞬間激起了千層浪:
自己員工私自挪用客戶存款,利用自己職位之便,假借客戶名義中飽私囊,事情發生后還不先承擔客戶損失,再自己單方面去追究責任,而是去分析怎麼把鍋全部甩給員工,讓員工去賠償客戶。如果員工賠不起,那這錢豈不是打了水漂?
對此,專業人士指出了銀行在管理制度上的失職:為了自己完成任務,將2830萬轉進轉出已經涉及虛假存儲、虛假貸款等違法條例。
而且銀行在2016年下發規定:銀行和支付機構應當建立聯系電話號碼與個人身份證件號碼的一一對應關系。但紀阿姨的貸款和信用卡所留的信息,都是董某的電話。
到這里,大家可以清楚看到銀行在管理上的失職。
2021年1月8日,媒體報道在某國外論壇中有人推文售賣某銀行1679萬筆數據,并放出部分樣本。其中包括姓名,性別,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所在城市住址,工作單位等等。
1679萬條數據,這還只是一次曝光,其中更多沒有暴*露的地方不僅令人細思極恐。
回想自己在平日中接到過無數次的短信轟*炸,推銷電話,詐騙電話等等,其中自己的信息又被販賣了多少次?這些東西真的令人不寒而栗。
人們對于自己的隱私和個人信息格外關注,是因為誰都不想生活在一個被人看光的社會之中。
希望在各個企業完善對內部員工及運維人員的安全管理培訓時,大家也要加強個人信息的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