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一個頭髮全白,臉上布滿皺紋的慈祥老人正優雅地坐在梳妝臺前化妝。
這個老人已經111歲了,可是身上還穿著一件清雅的藍色旗袍,搭配著一雙白色高跟鞋。
她坐在鏡子前仔仔細細地給自己描眉,涂口紅,再把頭髮挽成一個好看的發髻,才轉身下樓吃早餐。
這個愛美的百歲老人名叫嚴幼韻,她有一套自制的養生秘訣,她的丈夫在她的照料下也活到了九十多歲。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905年9月27日,一個名叫嚴幼韻的女孩在天津的一個大戶人家中出生了。
嚴幼韻是浙江寧波人,她的父親、祖父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商人。
因為生意發展的需要,嚴幼韻的父親嚴子均帶著一家老小來到了天津,嚴幼韻就是出生在這個時期。
嚴子均一共娶了兩任妻子,生下了12個孩子。
因為孩子眾多,所以嚴子均早早地就為這些孩子們聘請了家庭教師。
嚴家雖然成員眾多,但是卻很少發生矛盾,家庭氛圍比較溫馨和諧,而且家中的很多人都是知識分子。
在家人們的潛移默化下,嚴幼韻從小就很喜歡學習,很小的時候就跟著長輩們讀書。
四歲的時候,她就開始跟著家庭教師學習國文和英語。
除此之外,嚴幼韻還學習了繪畫、鋼琴、唱歌等課程。
在學習之余,嚴幼韻也會跟著哥哥姐姐們出門郊游、逛街。
嚴幼韻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中,所以從小生活質量就比較高。
在家人的影響下,小小年紀的她就非常喜歡好看的衣服、珠寶、香水、美食等各種東西。
而她的家世也能夠支撐起她揮霍的生活,她可以任意在家中的店鋪中挑選各種心儀之物。
就這樣,嚴幼韻在家人的愛護之下,度過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后來,嚴幼韻考進了天津中西女校讀書,接受新思想的影響。
因為局勢比較動蕩,所以她的父親嚴子均開始把生意的重心重新轉回江浙地帶。
嚴幼韻讀完國中之后,嚴家舉家搬回了上海,在上海定居下來。
回到上海后,嚴幼韻在家中待了一段時間,就再次投入到了學習中。
1925年7月,20歲的嚴幼韻進入滬上大學(今上海理工大學)學習,成為了一名大學生。
兩年之后,她轉到了復旦大學,開始學習商科,決定以后跟父輩們樣經商。
當時的大學生非常稀少,女大學生更是鳳毛麟角,這些女大學生多就讀于女校,只有極個別的會在綜合型大學讀書。
嚴幼韻的兩個姐姐嚴蓮韻和嚴彩韻就畢業于金陵女校,而嚴幼韻是最早進入復旦大學讀書的女同學。
她父親有一家布莊專門為她們幾個女兒服務,所以嚴幼韻一直都很注重穿著打扮。
她長相漂亮,打扮時髦,每回上下學都會有專門的轎車接送,所以她一直是學校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很多人都對嚴幼韻有好感,對她展開了熱烈的追求,但是嚴幼韻并沒有接受他們中的任何一個。
嚴幼韻知道,大部分人只是看中了她的外貌和家世,根本沒有真心愛她。
她一直保持著單身的狀態,直到她遇見了一個叫做楊光泩的人。
楊光泩是湖州一個大商人的兒子,20歲的時候就拿到了清華大學的畢業證書。
之后,他遠赴美國,到普林斯頓大學進一步學習,最后拿到了國際法博士的學位。
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外交官,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就在中國駐美國的大使館中工作。
兩人在一場舞會上一見鐘情,很快就確定了戀人關系。
1929年9月6日,嚴幼韻和楊光泩在上海大華飯店中舉辦了婚禮,成為了夫妻。
一個是上海名媛、復旦校花,一個是外交界的新秀,這場婚禮注定不平凡。
很多上海媒體對這場婚禮進行大肆報道,還把兩人的家世背景、戀愛經過扒了個一干二凈。
當時,楊光泩是外交部的一名顧問,很受上級領導的重視,隨時都可能被派到國外去。
為了跟上丈夫的腳步,嚴幼韻快速地完成了學業,拿到了復旦大學的畢業證書。
1930年,楊光泩被派去了倫敦,擔任中國駐倫敦領事館的總領事。
嚴幼韻收拾好了行李,辭別了父母,與丈夫一起到了歐洲,開始了外交官夫人的生活。
她善于交際,熱情好客,熱情地招待過很多同胞和外國來賓,也為丈夫的工作提供過很多的建議和幫助。
1938年,楊光泩臨危受命,
于是,嚴幼韻又隨丈夫來到了局勢動蕩的馬尼拉。
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隊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馬尼拉的局勢也越來越緊張。
美軍司令麥克阿瑟在撤離遠東之前,特意在飛機上給楊光泩留了一個座位,邀請楊光泩跟自己一起去美國。
楊光泩拒絕了他的好意,選擇與菲律賓的華僑同胞們一起面對這場危機。
楊光泩和嚴幼韻一邊疏散領事館的工作人員,一邊幫華僑轉移到安全的地區。
1942年1月2日,馬尼拉被日本軍隊快速占領,楊光泩和領事館里的7名外交官被扣押。
日軍讓楊光泩把菲律賓的華僑集中起來,楊光泩知道這樣做會讓所有的同胞都陷入危險,所以果斷地拒絕了。
之后,他們把楊光泩一行人囚禁了起來,用各種方式逼他們妥協,可都沒能如愿。
4月17日,惱羞成怒的日軍失去了周旋下去的耐性,遂將他們全部*害。
楊光泩犧牲的時候只有42歲,嚴幼韻只有37歲,兩人育有三個女兒,最小的女兒才將將兩歲。
丈夫犧牲后,嚴幼韻擔起了身為總領事夫人的責任,帶著女兒與其他七個英烈的家屬在馬尼拉艱難求生。
她們搬出了原來的住宅,搬進了一棟狹小的樓房里,40多個人擠擠攘攘地住在一起。
出逃的時候,她們根本來不及帶走錢財,所以一伙人的生活很快就陷入了窘境。
這個從小就沒有干過活的富家小姐開始自己動手收拾家務、照顧孩子。
后來,她和其他幾個夫人一起做鞋子、制肥皂、釀醬油,把這些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成品拿到市場上去賣,為這個家攢下一點錢財。
除此之外,他們還在院子里養了兩頭豬和一群雞鴨,以此來日常生活。
雖然生活過得很辛苦,但是嚴幼韻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
閑暇的時候,她會教孩子們唱歌、識字,安慰他們幼小的心靈。
1945年,國際局勢日漸穩定,這個大家庭成員都陸續有了歸處。
40歲的嚴幼韻帶著三個女兒來到了美國紐約,并在這里定居了下來。
為了養活三個女兒,她找到了工作,成為了聯合國的一名禮賓人員。
她以前經常出入各種社交場合,又有著多年外交官夫人的經驗,所以很快就適應了這份工作。工作期間從來沒有出過岔子。
1958年10月,54歲的嚴幼韻退休,不久之后就與顧維鈞結為了夫妻。
顧維鈞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外交家,與嚴幼韻結婚的時候,顧維鈞已經是70歲的高齡了。
在生活中,嚴幼韻不僅是他的妻子,更是他的管家、營養師、秘書。
她井井有條地照顧著丈夫的生活,也幫他處理這一些工作上的事務。
在她的精心照顧下,顧維鈞直到98歲才離開人世。
丈夫去世之后,嚴幼韻并沒有一直沉浸在悲傷中,她快速地走出了負面情緒,繼續樂觀地生活。
她喜歡吃肥肉和甜食,不喜歡運動,也幾乎不吃藥,每次出門她都會精心打扮自己。
即使已經是位可愛慈祥的老奶奶了,嚴幼韻依舊喜歡穿高跟鞋、噴香水。
她每天都會去公園散步,與周圍的年輕人聊天,她的電話簿上存了很多的電話號碼,經常有人來拜訪她。
她每天都會讀書看報,還保持著每天記日記的習慣。
她經常在家做蛋糕和餅干,然后帶去給自己的牌友們吃,也經常和他們一起出門旅游、購物。
即使女兒們都不在身邊,嚴幼韻的晚年生活依舊過得非常滋潤。
有時候,她還會帶著老花鏡給幾個外孫織羊毛衫,然后寄給他們。
除此之外,嚴幼韻還非常熱衷慈善事業。
她經常幫助紐約的華僑,幫她們解決生活上的事情,在她看來,「有種回到了馬尼拉的感覺。」
不僅如此,晚年的她精力充沛,還自學了法語和俄語。
2017年5月25日,嚴幼韻在家中去世,享年112歲。
也許是感悟到了自己生命的界限,嚴幼韻提前幾天把三個女兒和一群外孫喊回了家。
「無論未來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保持好的心態,就像我們在馬尼拉的那段日子一樣。」
「保持好的心態」,簡簡單單的六個字是嚴幼韻一直堅持做的事情,也是她的長壽秘訣。
她的前半生雖然過得非常安穩舒適,但是卻在后半生遭遇了很多波折,而樂觀積極的心態幫她渡過了所有的難關。
2022年1月15日,嚴幼韻的大女兒楊蕾孟離開了美國,
當時,她已經是89歲的高齡了,但是她依舊精神矍鑠,身體硬朗。
她在浙江寧波的郊區買了一套房子,準備在這里定居下來。
無論是外貌還是性格,楊蕾孟和她的母親嚴幼韻都很相像。
她在房子外面種滿了鮮花,每天早上她都會去花園中散散步,天氣好的時候還會去草地上放風箏。
她每天都是笑瞇瞇的,和周圍的鄰居關系很好,經常和她們一起跳廣場舞。
嚴幼韻的二女兒楊雪蘭在2020年就去世了,三女兒楊茜恩更是比母親還早走一步。
三姊妹中,只剩下了楊蕾孟這個大姐。
回國之后,楊蕾孟每天的生活都很豐富多彩,在鄰居老太太的帶領下,她已經學會了種菜。
2月16日,元宵節的第二天,楊蕾孟就請來了工人,專門在院子中開辟了一小塊菜地。
她還跟著鄰居一起去菜市場挑選蔬菜種子,準備過一段時間就把它們種到地里。
「我很喜歡現在的生活,每天都可以和朋友們打牌、跳舞,還可以種點小菜。」
現在的她已經會講一些簡單的寧波話了,跟這些老太太溝通起來也沒有了障礙。
「我學語言很快的,也許是我遺傳到了父親的天賦,我父親是位外交家,我母親也學過很多門語言。」
即使已經做奶奶了,楊蕾孟依舊經常跟朋友們炫耀自己的父母,就像小孩子一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