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蕭亞軒正式出道。2001年到2004年是蕭亞軒最火的時候,90后基本上都或多或少聽過她的歌。近兩年,蕭亞軒也一直活躍在大眾視野之中,但這并不是因為她出了什麼新歌,而是因為她「小鮮肉收割機」的外號。
有網友統計,蕭亞軒在17年中竟然換了18個小鮮肉男友。也就是說,蕭亞軒平均不到一年更換一個男友,這個速度簡直令人驚嘆。
很多女生都表示十分羨慕蕭亞軒的愛情生活,認為她40出頭仍然能保持這麼青春的狀態。
但是也有一些人并不看好蕭亞軒頻繁更換男友的做法。他們認為,如果蕭亞軒真的像網友們形容的那麼灑脫就不會再為分手而難過,而如此頻繁地更換男友則意味著感情生活的不穩定,這樣也太累了。
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一下蕭亞軒頻繁更換小鮮肉男友的心理。
蕭亞軒的所有行為都可以追溯到她的原生家庭。
蕭亞軒本來出生在一個很幸福的家庭,擁有一對知識分子的父母和一個可愛的弟弟。但是這樣幸福的家庭卻在蕭亞軒五歲那年戛然而止,父親突然拋妻棄子獨自一人前往美國,自此再也沒了音訊。
此后,蕭亞軒和弟弟就開始和媽媽、外婆相依為命。媽媽需要養家糊口,所以工作很忙,都是外婆來照顧蕭亞軒和弟弟。而蕭亞軒的外婆又是一個十分嚴厲的女人,她的思想非常傳統,對蕭亞軒的要求也很高。
雖然外婆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蕭亞軒好,但是卻忽略了蕭亞軒對溫暖親情的渴望。況且,她在學校時還會受到同學對她沒有父親這件事的嘲笑。這樣一來,年紀還小的蕭亞軒就更加缺乏安全感。
這或許就是蕭亞軒需要不停地談戀愛的原因,本質上她是一個十分缺愛的人。
心理學家認為,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長大后所有的行為都是對童年時期產生的遺憾的彌補。
同樣是年紀偏大的女星,俞飛鴻認為愛情只是人生中的調味品而非必需品,她害怕愛情會捆綁她的自由,所以不會刻意追求愛情,一切隨緣。
可是另一邊,蕭亞軒卻愛得轟轟烈烈,每次分手都會沖上熱搜。在蕭亞軒心中,戀愛就是她安全感的來源,所以她離不開戀愛,要不斷地戀愛。
很多人看到這里會問,蕭亞軒談幾個男朋友是她自己的事情,別人無權干涉。確實,我們每個人都無權干涉別人的私生活。
但是,很多網友只看到蕭亞軒小鮮肉收割機光鮮亮麗的一面,卻忽略了她的痛苦。
她幾次分手后的狀態都非常不好。在和黃皓分手后,蕭亞軒經常會在社交平台上發布自己的狀態,表示自己情緒非常低落。
不僅如此,視訊中的蕭亞軒整個人看起來憔悴了不少,分明和大眾眼中「瀟灑」的形象不符。
而且,蕭亞軒每次戀愛的時間都不長久。這說明,蕭亞軒是一個無法與伴侶建立長期親密關系的人。
心理學研究顯示,每段戀情無論在最開始有多麼激情最后都會歸于平靜,而新戀情的激情期通常只有4~6個月這麼長。
激情期的過去意味著情侶之前的新鮮感和好奇感開始褪去,從而以更加真實的狀態出現在彼此的眼前。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戀情短暫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們無法處理好激情期過后的[兩.性]關系。
或許我們可以從蕭亞軒和黃皓參加的綜藝《女兒們的戀愛》中看出一些端倪。在節目中,蕭亞軒展現出的是一個控制欲非常強的形象,她對待男友的方式就像媽媽關心兒子一樣無微不至。
除此之外,她還將黃皓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為了讓黃皓進步,蕭亞軒給黃皓安排了很多課程,不僅如此,她還擅自做主拒絕了黃皓本來十分中意的角色。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顯然,蕭亞軒就變成了曾經嚴厲的外婆和媽媽。她把這種相處方式當成愛的方式,但其實這不是真正的愛,只是一種控制,一種自我欲望的滿足。
而在[兩.性]關系中,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自然會有不同的想法,所以一方控制欲太強自然就會導致另一方的不滿。這也是蕭亞軒最后會和黃皓分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之,無論是戀愛還是其他事情,最終都是為了讓自己感到幸福和開心。如果結果違背了做這件事的初衷,那麼這件事就是不值得的,不僅不會讓自己開心,反而還會特別痛苦。
戀愛的次數不是越多越好,戀愛也不是必需品,能讓一個人真正感到幸福的一定是一個人內心的富足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