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日,達橋正式開通,在大橋開通之前當地人發現此橋在建造時在一處拐角兩條道路被分開了一段距離后又合并在一起,使得大橋分開原因則是在橋中間還有一間未拆掉的舊房子。
這樣的奇景也被網友戲稱為「海珠之眼」,于是在海珠大橋開通后的幾天時間里有不少當地市民特意來到此地近距離觀看奇景。
有的人是駐足在橋上拍照打卡,而還有不少人繞道來到了橋下靠近了這間舊房子,有好奇者為了查驗房子中是否還有人住還敲了敲舊房子的門。
來敲的人多了房子內的住戶也忍不住開門出來驅趕這些看熱鬧的人,見到舊房子內有人出來這些看熱鬧的人就顯得更起勁了,嘴上連連發問:「當時給幾百萬你們都不搬是真的嗎?」
起初面對這樣的提問房屋主人還爭辯幾句,可后面幾天來的人越來越多,房屋主人也不敢再出來了,一直把自己關到家里。
那麼「海珠之眼」的奇景究竟是怎麼形成的?這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在了解過房屋主人梁女士的故事后就會知曉一切問題的答案了。
改革開放后的廣州發展之快讓市區一天一個樣,為了能夠完善市區內的道路布局緩解交通壓力,道路的建設和橋梁的建設也都被提上了日程。
有建造就得有拆遷,當時廣州本地人最關心的莫過于下一步要在哪建新路了,或者是又要在哪建新橋了,一旦有消息被規劃去的人家就會開心的不得了。
因為市區內的拆遷也就意味著有大額的賠償,同時還會有房屋補償,正所謂挖機一響,黃金萬兩,不少本地的市民就是靠著拆遷款一舉發家實現了暴富,「拆二代」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人也就盯著政府規劃的下一步路,盼望著下一次能輪到自己拆遷,梁女士就是其中一員。
梁女士本過著凄苦的日子,一家人居住的房屋占地面積也就才幾十平米,這房子還是在許久之前自己修建的,如果沒有拆遷的話可能梁女士一家人一輩子都難以購買到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可等開始拆遷之后梁女士一家每天都在期盼著輪到自己的這天,雖然他們的房子很小,但畢竟位于發展區域內,一旦被規劃上要拆遷,那給予的補償足夠實現全家富裕了。
懷著這樣的期盼梁女士一家過著有盼頭的日子,拆遷的消息也沒讓她們等太久,決定在環島路上建上一座海珠涌大橋。
海珠涌大橋的建設規劃出來后第一步就是要整拆遷的事情了,梁女士一家正好處在海珠涌大橋的建設范圍內,她們一家心心念念拆遷的這天終于到來了。
尤其是在了解過政府給出的賠償金額后一家人更是樂翻了天,當時廣州市政府為建設海珠涌大橋決定給將要拆遷的人每平8000元的賠償金,而且還會給一間安置房。
這樣的補償力度讓被拆遷的人都無話可說,都滿意的不得了,一時間梁女士一家附近開始被喜慶氛圍所包圍。
自拆遷補償出來之后不少拆遷戶已經跟隨著拆遷辦的工作人員前去選擇了自己的安置房,然后就在拆遷合同上簽字畫押了。
梁女士一家也趕忙找到了相關工作人員,找人帶自己去看看分配給她的安置房,本來一切進行得都很順利,可就在看完房子后梁女士這邊不樂意了。
工作人員第一次帶梁女士去看的房子位于海珠區革新路,這片地方在廣州市區內也算得上是繁華的地區了,能分到這里的房子對于一家人來說都是間好事。
可就在梁女士進入小區看完房子后不樂意了,梁女士本人非常看重風水,在她看來房子一定是要方方正正的,而工作人員帶她來看的這間房子戶型十分奇怪,給梁女士帶來的感覺就是「三尖八角」的,這樣的戶型是梁女士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
于是梁女士就遲遲不肯在拆遷合同上簽字,后來當有關人員了解到這件事情后又跟梁女士這邊溝通了幾次,又帶她去看了幾間位于不同道路上的房子。
可對于這些房子梁女士要麼是對戶型不滿意,要麼是感覺房子的地理位置不行,其中有一個房子因面對著醫院而遭到了梁女士的否決。
一條道路上拆遷的戶數那麼多,工作人員也不可能在梁女士這里花費掉大量的時間,如果每人都像梁女士這樣對房子有著極為苛刻的要求,那拆遷工作勢必無法順利的進行下去。
于是相關的工作人員將此事匯報給了上級,上級經討論過后又研究出來了一套方案,專門為了解決梁女士的難題。
這個方案就是把原本應給梁女士的安置房換算成對應價格的人民幣,帶上土地的賠付款一起給梁女士,算下來最終梁女士能夠拿到手400多萬元。
在2010年梁女士拿著這400萬元能夠在廣州各個地方挑選房子,一定能找到令自己滿意的房子,在工作人員看來這個方案對梁女士來說真的是十分照顧了。
可讓工作人員沒想到的是對于這樣的方案梁女士也不答應,梁女士給出的理由是給的錢太少了,這讓工作人員當場就傻了眼,在2010年能拿出400萬的人家都沒有多少,梁女士能靠著自己幾十平的房子換的這樣的巨款已經是賺到了,可不管工作人員說什麼梁女士就是不同意。
當工作人員給出400萬的賠償還沒能征得梁女士的同意時只得先暫時放棄對梁女士的勸阻了,工作人員希望在隨后拆遷進行的日子中梁女士能夠想通接受拆遷的方案。
隨著拆遷工作的一天天進行,梁女士家周圍的居民陸續也搬離得差不多了,因為給出的補償方案足夠優厚了,雖然這個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問題,但在調節當中也都被一個個解決掉了。
當負責拆遷的工作人員解決完大部分的問題后又想起了梁女士一家,于是便再次來到了梁女士門上詢問她們對拆遷補償考慮得怎麼樣了。
本來工作人員認為當梁女士看到其他人都陸續搬走的時候她也會心動然后簽字,可工作人員嘀咕了梁女士的決心,這次工作人員上門來梁女士還是一口咬定賠償款太少了,并拒絕在拆遷合同上簽字。
看到梁女士如此堅決工作人員也沒轍了,只能將梁女士一家的拆遷再次擱置下來,隨后隨著拆遷工作的進行上門到梁女士家中的工作人員也換了一個又一個,可不管他們怎麼說梁女士就是不同意給出的拆遷方案,堅持要提高拆遷補償。
等到拆遷工作進行到末尾只剩下梁女士一家人的時候她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此時的梁女士覺得只要自己一日不拆那他們的工程就一天沒辦法進行,最終還是要答應自己的條件,因此梁女士對索要高額賠償款顯得極為自信。
后來梁女士不同意拆遷補償的情況也匯報到了開發商那里,畢竟拆遷只剩下梁女士一家了,這一家不拆走那后續的工程建設工作也確實不好開展。
為此負責大橋建設的開發商帶著誠意又來到了梁女士家里,現如今開發商為了能夠讓梁女士在拆遷合同上簽字給出了近800萬的補償款,這比起之前的400萬來說已經高出了兩倍的價錢。
在開發商看來梁女士這次再怎麼說也不會不同意拆遷了,畢竟30平的房子換800萬沒有人能夠拒絕,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次梁女士居然開價要到了1500萬元。
梁女士給出的原因是房價一天天的在漲,以前能買到的房子現在那麼多錢都已經買不到了,因此她的賠償款也要高出幾倍來。
面對這樣的天價拆遷款開發商自然是不可能答應的,但為了建設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來到梁女士家里的人還是硬著頭皮跟她進行溝通,但不管他們怎麼說梁女士就是不松口,堅持要1500萬元。
無奈之下開發商只得抱著遺憾離開了,在開發商來的人離開后梁女士還想著等到之后的日子里他們一定會再上門來求自己搬走,到時候就不怕他們不答應自己的條件了,就跟自己之前提價一樣。
但這次梁女士顯然是失算了,因為自開發商離開后經過商討,分析過拆除梁女士一家房子的利弊后最終決定繞開梁女士家的房子進行工程建設。
于是拆遷工作就這麼在梁女士毫不了解的情況下結束了,進入了火熱的工程建設工作,
2010年海珠大橋定項并開展了拆遷工作,因為拆遷工作當中未解決的因素影響,導致大橋在施工時進行了一些小小的改變。
為了能夠讓大橋避開不同意拆遷的梁女士一家,大橋的設計師在設計師特意讓大橋經過梁女士家時繞了過去,最終形成了兩條道路將梁女士的家圍在中間的景象。
同時為了滿足梁女士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在設計大橋經過梁女士一家時貼心地設置出了一個橋洞,既滿足了梁女士一家的出行需求,也滿足了梁女士家中的用水用電問題。
2020年海珠大橋經歷過幾年的建設后正式通車了,在海珠大橋通車后大大緩解了當地的交通壓力,促進了當地的發展,當地的市民也看到了一副奇景,構成奇景的梁女士一家也在這天為自己的貪婪迎來了報應。
起初梁女士以為只要自己不同意那工程建設就一天不能開展,可慢慢地她發現大橋建設一天天的進行,絲毫不受她們一家的影響,等到建成的時兩邊墊高了的橋墩將梁女士一家包圍起來的時候她才接收了這個事實。
帶給梁女士的不止有后悔同時還有來自生活上的不便,雖然在建造時給她們一家留出了出行的道路和拉扯電線的地方,但因為房子緊挨著道路的緣故,在家里時時刻刻都要遭受著汽車出行時的噪音問題。
不論早晚只要有車經過梁女士此地,那住在里面的人就會遭受到噪音的干擾,同時有的汽車在行駛時還會違反交通法則,路過梁女士家時會隨手往里面丟東西,或許是果皮或許是水瓶,但不管是什麼都大大影響的梁女士的住宿情況。
大橋建成后梁女士再想跟工作人員討論拆遷的問題時態度就要換邊了,這個時候大橋已經通路,梁女士一家哪怕是同意了拆遷相關人員也要考慮拆遷后重建的花費是否值得,在價格上給梁女士自然也不會很多。
在城市發展最迅速的那段日子里關于拆遷問題也引來了不少難題,也因此造出了不少的奇景,但拆遷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城市生活能夠更美好,在滿足這個目的的前提下能夠滿足拆遷者和被拆遷者之間的共識自然是最好的。
可世間人千千萬,總會有人在拆遷一事上有自己的堅持,就像梁女士一樣,當年若接受了幾百萬的賠償,現如今已經能過上了很不錯的生活,而現如今她只能繼續住著十幾年前的老房子。
至于是否后悔那只有梁女士自己知道了,但對于我們外人來說梁女士的故事或許可以引得我們借鑒。
有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各自留有余地事情才能更好地解決,生活也才能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