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瓊瑤退網,經歷師生戀、第三者上位,她的人生就是一部言情劇

xixi 2023/02/16 檢舉 我要評論

不久前,瓊瑤在社交賬號上發文稱:「我要跟大家小別了……我真的累了,我要海闊天空地去云游四海。」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瞬間沸騰了,有感懷的,也有嘲諷的。

有人說,是她伴著自己度過了青澀的少年時代;也有人說,是她帶偏了年輕人的愛情觀。

然而,瓊瑤既然能夠撐起一個時代的愛情文學,她作品背后的價值和意義,便是不容忽視的

雖然在她的作品中,不乏虐戀和毀三觀的情節,但是,如果把它們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去看,我們也許會發現,這一切似乎都情有可原。她寫出了一個時代的情懷和記憶。

我手寫我心,不問對與錯在絕大多數人的心目中,轟轟烈烈、海誓山盟的愛情,通常只存在于文藝作品中,一定要以藝術的標準來追求人生,是虛幻和不切實際的。

但瓊瑤仿佛是個例外, 這個為情而生的女人,不僅一生為愛至上,而且還用自己對愛情的憧憬和期待,締造了一個夢幻般的言情帝國。

她的一生,寫了65部小說,每一部作品,似乎都在書寫自己與他人的傳奇。

17歲,正是女孩子情竇初開的年紀,數學成績極差的她,愛上了大她25歲的國文老師——那個在她最無助的時候,無微不至地關心和愛護她的人。

差異如此之大的師生戀,自然遭到家人的極力反對,當時甚至在社會上也引起了軒然大波。

最終,瓊瑤大學聯考落榜、老師被開除公職,他們的戀情也變得再無可能。

隨后,她以這段經歷為藍本的師生戀小說——《窗外》走紅文壇。從此,她把自己對愛情和婚姻的所有幻想,都寫進了小說。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她作品里呈現的愛情觀,一直飽受非議。

從《新月格格》里愛上養父的新月格格,到《一簾幽夢》里愛上姐姐男友的紫菱,再到《菟絲花》中愛上恩人丈夫的雅筑,每一個插足婚姻和愛情的第三者,都清純得像個白月光,而原配就像一顆討厭的飯黏子。

而瓊瑤之所以寫出這樣的愛情,與她本人的經歷是密不可分的,因為她自己,就是一個插足別人婚姻的第三者。

而她在作品中所展示的、那種超越世俗倫理的愛情觀,是需要放在特定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去解讀的。

瓊瑤出生在民國時期,幼年經歷了日軍侵華,戰亂離散。

所以她小說里的故事,有不少是發生在清朝和民國時代,那個時候,很多地方還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并沒有刻意規范什麼樣的愛情觀是對的,什麼樣是錯的。

愛情是人類的本能,瓊瑤用「我手寫我心」的方式,向世人表達追求真愛的真實愿望,甚至跨越世俗,經歷外界非議也毫不退縮。

所以,當我們上升到人生觀、價值觀的高度去評價瓊瑤的時候,還要設身處地去考慮她所處的時代環境,正視她作品的歷史局限性。

讓愛情在理想和現實中游走那麼,為什麼瓊瑤如此三觀不正的作品,卻在上個世紀末風靡大陸呢?

說到底,還是時代為這顆文壇巨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瓊瑤的小說和影視作品,大約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傳入大陸的,那個時候大陸的文藝作品,大多還停留在「傷痕」文學和嚴肅文學的時代。

而瓊瑤那一部部輕松明快又故事性極強的作品,就像一束束璀璨的煙花,照亮了人們灰暗的心靈。

而且那時候,人們已經逐漸擺脫貧困,對愛情原始的渴望也在內心不斷滋生出來,瓊瑤的愛情小說,無疑像一顆顆甜蜜的糖果,滋潤著國人干燥的味蕾。

也許有人說,瓊瑤書里愛情大過天的觀念,影響了一大批女孩兒的愛情觀。

其實,對文藝作品的解讀永遠是千人千面,至于它背后的影響力,任何時代都很難完全避免。

曾經,李連杰的電影《少林寺》風靡全國,許多小學生被覺遠和尚的故事吸引,離家出走跑到嵩山少林寺拜師學武。

香港武打片《霍元甲》、《陳真》在大陸的熱播,也讓很多中小學生一下課就互相打打斗斗,為此受傷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說到底,這都是社會在獲取新鮮事物的過程中,可能要付出的代價,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因噎廢食。

而瓊瑤小說帶給那一代甚至幾代人的,遠遠超過了故事本身所傳遞的東西,它甚至已經成為很多人年輕時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有人說,70后、80后都是被瓊瑤毒害的一代人,揣著滿腦子不切實際的愛情幻想走進了婚姻。

只是,現在回過頭來看一看,70后和80后對待婚姻的責任感,并沒有受到瓊瑤太大的影響,而站出來指責瓊瑤毀了自己婚姻觀的,也只能算是個案。

就像一位資深瓊瑤迷說的那樣:「 小時候信瓊瑤,因為涉世未深,如今信瓊瑤,因為繁華閱盡。

而膜拜瓊瑤的一代人,其實是最懂得把理想和現實分開、把愛情和婚姻分開的。他們大多是在瓊瑤的小說中尋找夢幻,然后再回到現實中面對生活。

老實說,現實已經足夠殘酷,留給自己一點空間,讓自己在片刻的遐想中聊以自慰,難道不好嗎?

她留下的回憶與情懷才最珍貴自古以來,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情懷,文學也是一樣,永遠刻著時代的烙印。

如果把瓊瑤上個世紀的作品拿到現在,除了故事性比較強之外,真正能被現代人吸收的思想內涵已經很少了。

也正是如此,很多人用經典理論來抨擊瓊瑤,他們說, 經典文學是能夠經受住時代洗禮的,如果不能順應時代,那就不能稱為經典,只能是口水作品。

我們并不否認那些永恒的文學作品,帶給人類豐富的精神營養,但是一個時代流行的東西,它的價值同樣是不容抹殺的。

因為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學,即使不被後來的時代所追捧,它曾經的價值,依然會成為歷史的一個片段。

就像本世紀初,網絡文學一度風靡,著名的網文大V唐家三少、天蠶土豆們,曾經的版權收入可以說是天文數字。

在他們的作品中,充斥著各種套路:一個普通的窮小子,經過各種努力,遇到各種貴人相助,收獲各種美人青睞,最終成功登上人生的巔峰。

雖然很多文學專業人士說他們的作品,根本不能稱其為文學,頂多是給讀者提供了一個意淫的舞台,但他們卻在現實中成功了。

讀者讀的爽,愿意為他們買單結賬,這就是時代需求下的產物。

包括如今的新媒體平台,也在不斷調整自身的調性,來滿足用戶的心理需求。

還是那句老話: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未來也許有一天,今天的網絡文學和自媒體文學,會被一股腦地扔進時代的垃圾箱中,但是從這個時代成長起來的一批人,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這段成長經歷。

如果需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情懷。

也就是說,今天真心懷念瓊瑤的一代人,他們的價值觀和愛情觀,未必依然和她相同,他們懷念的,更多的是她曾經的陪伴。

畢竟,一個人的價值觀可以隨著學識和閱歷的增長而重塑,但一個人成長時期的情懷,是任何東西都替代不了的。

也正是這種「瓊瑤情懷」,讓瓊瑤雖然經歷那麼多證據確鑿的批判,依然抹不掉她在讀者心中的位置。

如今,瓊瑤時代已經落幕了,討論她個人和作品的三觀正不正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她留給讀者和一個時代的記憶,這才是最珍貴的。

追憶我們曾經經歷的美好,致敬那些伴我們成長的情懷!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