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釘子戶」,要6套房和5億現金,霸路14年,現在怎麼樣了

安妮 2022/04/06 檢舉 我要評論

「不給6套房或一個億,我們堅決不搬!」

說這話的人叫張新國,可以稱得上是「最強釘子戶」。

由于要求太過分,拆遷隊只好將他們的房子空出來,在瀘亭北路,你就能看到這樣一幕:

14年后,補償款和房子一點都沒有增多,張新國卻是同意了搬遷,甚至還對相關人員露出了感激之色。

這個反轉出人意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一切,還要從1996年說起。

1

1996年,張新國的一雙兒女快要結婚了,但是家里的存款不夠給兩個孩子買房子。

他退休前是建筑公司的一名工人,公司待遇好,工資也高,這些年攢下了不少積蓄。

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最后一致決定:

把房子改造成能夠容納三家人的小洋房,大家熱熱鬧鬧地住在一起。

說干就干,張新國花了大概130萬,把舊房子改造成了漂漂亮亮的小洋房。

新建起來的小洋房,總面積達到了100坪。

當時的九亭鎮,大部分居民住的是平房。

這樣一座仿歐式建筑的小洋樓一出現,無疑是最耀眼的存在。

街坊鄰居羨慕的目光,這讓張新國十分自豪,走路也比以前更有勁兒了。

不過,事情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2003年,市政建設新規劃,整個滬亭北路都將迎來拆遷。

張新國房子的這一排,需要被沖掉,用做修路。

此消息一出,整個滬亭北路的居民都興奮不已。

這里的房屋大多數破舊狹小,搬走不但能換新房,還能得到一筆不少的拆遷款,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張新國也很高興,因為高大的小洋樓,其實也不夠住。

小洋樓一樓出租出去了,他和妻子住二樓主臥,岳父岳母住二樓次臥,女兒和兒子兩家共用三樓。

兩層住四口人,原本寬敞的房子也變得擁擠不堪。

再加上新一代孩子的出生,夫妻間偶爾還會鬧個矛盾呢,更別提是小孩兒們。

看似光鮮的小洋房,背后卻是苦不堪言。

所以,張新國巴不得搬出去。

他以為按照自家闊氣的小洋房和人數,怎麼也能分到比其他人更大的房子,賠償款也會多些。

可當他看到通告中的賠償標準后,卻是怎麼也笑不出來了。

2

當時的政策,拆遷補償是按照家中宅基地證書的數量及家中男孩的數量來分配的。

一本有效宅基地證能得到大、中、小三套共計90多坪的房子;

除此之外,還按照每戶男丁的數量來劃分,如果是兩個兒子,則可以多分房子。

張新國有一兒一女,能夠分到大中小共計90平方公尺的3套房。

不過兒子可以根據補償政策,加一套40坪的過渡補償房。

一共4套房,還有應的拆遷款、裝修補助費,這對他們來說,完全夠住。

但是,張新國不滿意。

他覺得政策沒問題,但自己花巨資蓋起來的三層小洋樓才剛剛7年,不能和鄰居們的破平房相提并論,應該分到更多的房子。

特別是張新國聽說附近有一家兒子走丟好多年了,只因為戶口上面有名字,這家人就能多分一套房子,更是無法接受。

「憑什麼,憑什麼我女兒不能分到房子?」

張新國去找拆遷辦,以新蓋房屋和舊房屋不等值的理由,想要為自己的女兒也要一套房子,但遭到了無情的拒絕。

政策就是政策,不能因為你個人要求破壞規則。

再者,拆遷辦明白,一旦開這個先河,就會有更多的「張新國們」,到了那個時候,工作還怎麼開展下去?

拆遷辦表示,政策是依據宅基地證書上的面積分配的,并非依據房屋新舊分配。

但張新國還是不甘心,又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

他手里有兩張宅基地證書,一張是1951年的臨時證明,另一張證書是90年代新頒布的證書。

這樣的話,是不是可以多分一套房子?

他拿著泛黃的證書再次上門,沒想到,又遭到了拆遷辦和開發商的無情拒絕。

原來,1951年那張土地證明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青浦縣開具的土地轉讓臨時證明,上面沒有土地局公章,所以不具備實際的法律效力。

兩張證明上對應的是同一個宅基地。

張新國嘴皮子都說破了,這張證書還是得不到認可,這讓他十分火大,不愿意在同意書上簽字。

「不給5個億或者六套房,我們堅決不搬走!」

3

要想富,先修路。

為了修路,附近的人都搬走了,唯獨剩下了張新國一家。

修建公路不是你不答應就不進行的,一切如期而至。

為了避開這個拆遷戶,政府直接改了規劃,繞開了這棟小洋樓。

從此,張新國一家人就睡在了馬路上。

張新國家的三層小洋樓,位于政府規劃的滬亭北路的主干道上,是整個開發項目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正是因此,他才敢如此叫板。

但他萬萬沒想到,政府寧愿繞開他們家的小洋樓,也不答應他的條件。

自己選擇的路,能怎麼辦啊?

張新國安慰自己,住大街也沒什麼不好,出門就是大馬路,勝在方便。

這樣的安慰,終究是自欺欺人。

身在施工場,不管是白天不間斷的噪音,還是晚上周圍廢墟的路況,都讓這一家人苦不堪言。

那些搬遷的街坊鄰居,則是歡歡喜喜地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這讓張新國一家暗自羨慕。

張新國繼續安慰自己,等路修完了就好了。

現實,又一次打了他的臉。

路修好后,來來往往的車輛以及鳴笛聲,吵得一家人不得安寧。

過路司機的心情也沒好到哪去。

原本寬敞的馬路,一到張新國家的位置,兩路車就得并成一排才能過,尤其是高峰期,簡直是動彈不得。

氣得過路司機破口大罵:

「誰家這麼缺德,把房子建在大馬路上?」

張新國唯有苦笑,心下跟著升起一股不安。

他這樣為了個人利益妨礙了大家的利益,是不是做錯了?

先不提他錯沒錯,妨礙交通是真的。

因為房子矗立在馬路中間,經常發生交通事故。

「砰!」

深夜,原本在睡夢中的張新國一家被緊急刺耳的剎車聲驚醒了。

又有車撞到他們家的大門了。

一次又一次地去交管部門配合調查,張新國不禁問自己,這樣堅持下去還有意義嗎?

兒女受不了這樣的環境,紛紛搬走了,只有他礙于面子,說什麼都不愿離開。

「早在政府施工的時候,我就不想住在這里了,但是沒有人管我,為了爭一口氣,說什麼也不能走。」

這口氣一爭,就是14年。

4

2016年,滬亭北路九里亭社區成立了動遷辦,由陸輝擔任動遷辦主任。

陸輝上任后,經常走訪「釘子戶」、「老頑固」。

他和那些公式化的工作人員很不一樣,為人和善,總是會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慮問題。

他聽說張新國是這一塊最硬的「釘子戶」,并沒有急著上門。

他把對方的資料全都找了出來,只有徹底了解,才能對癥下藥。

幾個月后,陸輝登門拜訪。

他登門,只是跟張新國聊家常,絕口不提搬遷的事情。

這讓張新國心里直犯嘀咕,這次下來的人,怎麼跟之前不太一樣?

但不得不說,陸輝的處事方法,讓他心里極為舒坦。

每次走的時候,就會緊緊握著他的手說:

「老伙計,一定要保重身體啊。」

這樣持續了大概一年,張新國心里的憤怒和不滿,就這麼奇跡般地被陸輝撫平了。

陸輝站在他的角度分析問題:

「你如果現在搬,還是享受和當年的拆遷政策,4套房以及拆遷款,一個都不會少;

如果再拖下去,等法院啟動強拆程序,大機率只能分到一套房子,其他什麼也撈不著。

現在房價這麼高,老伙計,你好好想想吧。」

2017年的一個夜晚,張新國輾轉反側,橫豎睡不著,當即做出了決定。

他同意搬遷了。

此時,距離初次拆遷,一過14年。

5

2017年9月15日,張新國叫來了自己的一雙兒女正式準備拆遷。

走之前,他回頭看了一眼房子,內心五味雜陳。

本該是美好的退休生活,全被他浪費在了一座早該拆掉的房子上,而且賠償還是和之前一個樣,真是太不值了。

這棟小洋房,兩三天的時間就被拆除了。

那天下著大雨,盡管如此,還是來了許多居民。

他們撐著傘,身上穿著雨衣,看到房子被拆掉的那一刻,無一不拍手叫好。

而張新國,也算是解脫了。

新房子里沒有汽車鳴笛,也沒有漫天灰塵,一片寧靜美好。

他終于能夠開啟愜意自由的養老生活了。

寫到這里,張新國的故事也就結束了。

但留給我們的思考,卻遠未結束。

為了我們的城市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城市改造是避免不了的。

如果政府給的補償條件不合理,同意的人寥寥無幾,那就說明目前的規劃方案是有問題的。

反之,99%的人都同意了,只剩下那1%覺得不公平,那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歸根結底,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

如果人人都按自身利益最大化考慮,釘子戶只多不少。

正是因為,絕大部分的老百姓心有大愛,通情達理,我們的城市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正所謂:「人心如路,越計較,越窄;越寬容,越寬。」

當一件事已經是板上釘釘,沒有轉圜余地的時候,再軸到底,那就是跟自己過不去了。

很多時候,我們過得不順心,皆是源于自己在跟自己較勁,放不下,看不開。

那些愿意吃點小虧的人,終究吃不了大虧;

而那些總想處處壓人一頭的人,往往會活得很累,也不會得到一個令自己滿意的結局。

像文中的張新國一家,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不惜在馬路上住14年的時候,可曾想過,當年補償的費用,是否早已彌補了所失去的甚至是更多呢?

解放思想,黃金萬兩。

你擁有怎樣的格局,就擁有怎樣的命運。

做人嘛,還是要三分糊涂,七分知足,這樣人生才能夠更加順遂,更加幸福。

共勉。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