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臺灣方面放開政策,允許老兵回祖國大陸尋親訪祖。
這個消息一出,無數老兵歡呼雀躍,紛紛回到祖國大陸探親,那段時間,臺灣掀起了回鄉探親的熱潮。
1993年,在上海虹橋機場,一對母子直直的盯著旅客出口,她們的神情既期待又緊張,他們就是邵玉華母子。
「是他,他回來了。」
當一個大約七十歲的老人出現在機場大廳內,邵玉華立馬非常激動地說道。
哪怕四十多年沒見,她還是可以一眼認出和自己分別四十多年的丈夫,董萬華。
「玉華,我回來了,對不起。」
董萬華來到妻子身邊,眼神中滿是愧疚和激動,此時的邵玉華再也忍不住了,直接掩面而泣。
董萬華不停地安慰著妻子,他知道自己欠妻子太多了,他一定會好好彌補妻子的。
看著四十多年沒見的妻子,他不由地想起了第一次見妻子邵玉華的場景,那一幕他永遠也忘不掉。
─ 一見鍾情 兩岸分別 ─
兩人的初次相遇是在1947年,那年,董萬華21歲,邵玉華19歲。
雖然從小在福利院長大,但自幼聰明的董萬華在福利院學了很多東西,加入國民黨第四軍後成了部隊的文書。
而邵玉華出自書香家族,身上自帶一種尋常女子沒有的氣質,無數青年才俊紛紛上門提親,但她卻都沒看中。
那時候董萬華的部隊駐紮在江蘇,就在邵玉華的家附近。
兩人一次偶然相遇,董萬華一下子就被邵玉華吸引到了,從小缺愛的他非常渴望找一個相愛之人。
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和這個美麗的姑娘在一起。
邵玉華同樣也被董萬華吸引,沒多久兩人就墜入了愛河。
然而,上天似乎一直很喜歡給相愛之人製造一些磨難,來證明他們彼此的愛,他們兩人也不例外。
兩人的戀情很快就被邵玉華的父母知曉,並且遭到強烈反對。
那時候的人都比較講究門當戶對,邵玉華的家中雖然因戰亂有所衰敗,但也遠遠看不上董萬華。
邵玉華多次懇求父母同意讓她嫁給董萬華,卻都被父母果斷拒絕。
她並不知道,兩個長輩如此強烈反對,除了門戶差距,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軍人向來不是一個好的歸宿,有時候可能結婚第二天就離開了家,沒多久便會戰死他鄉,這才是他們不同意女兒嫁給董萬華的最大原因。
不過沒多久,邵玉華和董萬華生米煮成熟飯,他們有了一個兒子,父母才不得不同意。
可惜,父母的擔心是對的,很快邵玉華就碰到了父母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1948年7月,董萬華兩人的兒子出生了,他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把兒子撫養成人,可他卻完全沒做到。
到了這年秋天,董萬華的部隊下達命令,要他和部隊一起奔赴臺灣。
軍令如山,董萬華根本無法反抗,他只能和摯愛的妻子以及剛剛兩個多月的兒子就此分別。
離開前,董萬華再三告訴妻子,等自己安定了,一定會給妻子寫信的。
于是,在丈夫離開後剛開始的那段時間,邵玉華每天都會無比期待地等待丈夫的信,卻始終沒有等到。
慢慢地,邵玉華從失望變成絕望。那時候她怎麼也沒想到,丈夫的信會晚足足四十多年。
─ 遲到四十多年的信 ─
在那個年代,一個普通人想要生活都十分困難,更不要說需要照顧兒子的邵玉華了。
沒過多長時間,她就承受不了巨大的生活壓力,回老家求助父母了。
邵玉華的父母還算有點家底,能夠照顧邵玉華母子兩人的生活,父母也沒有怪她。
不過時間一長,周圍的閒言碎語越來越多,年輕的邵玉華實在忍受不了,就一個人帶著兒子去了上海生活。
到了上海後,這裡的生活可比邵玉華想象的艱難多了,她始終記得丈夫對她說要讓兒子上學,這些事情對一個女人來說太難太難了。
于是,她只能尋找一個男人,最終他找到了一個叫做張燕生的男人。
張燕生6歲就來到上海,在碼頭工作,收入雖然不高但為人忠厚老實,是個能夠依靠的男人。
唯一的問題就是他比邵玉華大了足足18歲,在其他人看來邵玉華就是找了個老頭,可那個時候邵玉華並沒有太多選擇。
于是在1954年,邵玉華為了生活,嫁給了老實忠厚的張燕生。
兩人在一起後,自然有很多閒言碎語,邵玉華也沒有辦法,婚後張燕生對她和兒子也都很好。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兩人幾十年的生活雖然並不富足,相處卻很和諧,張燕生很尊重邵玉華,兩人分開居住了20多年,邵玉華也給她生了兩個女兒。
兩人一起生活後,邵玉華並沒有放棄尋找丈夫董萬華,她常常找人打聽丈夫的消息,她堅信丈夫一定會在某一天回來找她的。
1987年,臺灣允許老兵尋親的消息一出,邵玉華馬上就去一些部門打聽丈夫的消息。
在這期間,她每天都很忐忑,她既想聽到丈夫的消息,又害怕聽到,他很害怕這麼多年過去了,最終她打聽到的卻是噩耗。
有時候她甚至覺得,只要丈夫還活著,還有這個人就行了。
1987年後,有許多臺灣老兵回鄉,她聽過許許多多的悲劇,有一輩子也沒有回到家鄉的,有回到家鄉卻發現親人不在的,她知道自己絕對承受不了這樣的悲劇。
終于,在1993年6月的一天,邵玉華收到了紅十字會的消息,她的丈夫董萬華找到了。
紅十字會的人告訴她,她的丈夫還活著,而且她的丈夫和她一樣也一直在找她。
「找到了,終于找到了,他也一直在找我。」
得知這個消息,邵玉華前所未有的開心,她真的很想馬上見到自己的丈夫。
此時,遠在臺灣的董萬華擁有和她同樣的想法,他也想立刻見到自己的妻子,邵玉華。
和邵玉華一樣,87年允許探親政策出臺後,董萬華就想方設法地尋找妻子,尋找了整整五年,他終于找到了。
董萬華隨即寫了一封信,寄給了妻子,然後就開始著手辦理去大陸訪親的所有手續。
時隔四十多年,邵玉華終于收到了丈夫寄的信,這封信遲了足足四十多年。
「愛妻玉華,吾要真誠地對你說一聲對不起......」
這封信寄予了董萬華對愛妻濃濃的愧疚和思念以及愛意,讀這封信的時候,邵玉華幾度哽咽,泣不成聲。
隨後董萬華急匆匆辦理了探親手續,約定在7月15日晚上到達上海,分別40多年的夫妻,終于要見面了。
─ 分別四十年再團圓 ─
這天,邵玉華和兒子董水生一起早早的來到了機場,十分激動的等待著董萬華的到來。
董水生出生剛兩個多月,父親就去了臺灣,他對父親根本沒有任何印象。
「等你父親到了,我們一家就可以團聚了。」
董水生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到大好多次看到母親一個人偷偷落淚,小時候他不明白,後來他知道那都是因為思念父親董萬華,所以他非常希望父母可以團聚。
晚上8點左右,董萬華到達了機場。邵玉華和董萬華這麼一對分別四十多年的摯愛夫妻終于再次相見。
邵玉華站在丈夫和兒子中間,眼淚已經止不住了。
「走,回家吧。」
兩人見面後,邵玉華便讓董萬華跟她回家,這時候董萬華才知道妻子已經和別人結婚了。
他並沒有怪妻子,他知道讓妻子一個人拉扯兒子長大有多難,而且他在臺灣也和別的女人有過一段婚姻。
董萬華現在唯一想的就是,他一定要把妻子帶回臺灣,和自己一起生活。
隨後董萬華跟著妻子來到家中,來到上海後,他一直居住在妻子邵玉華的家中。
在這段時間內,兩人總是十分親密的手牽手,誰都不願意分開,兩人仿佛根本不是七八十歲的老人,而是一對一二十歲熱戀的小年輕。
現在兩人已經見面,需要考慮的就是邵玉華跟不跟董萬華回臺灣。
雖然董萬華是邵玉華的摯愛,但畢竟已經分開四十多年,而且還和張燕生生活了幾十年。
大家都覺得,這對邵玉華來說應該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選擇。
然而讓他們都意外的是,邵玉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和董萬華回臺灣,這個選擇看起來似乎有點絕情。
在場的記者忍不住問邵玉華,「一起生活這麼多年,你難道並不愛張燕生嗎?」
「我和他之間並不是愛,而是一起過日子,一起生活,這和感情是不一樣的,他對我很好,辛苦幹活養活我們母子,我也從來不花錢,家裡的衣服、鞋子都是我自己做的,我還給他理髮,我們這是一起生活。」
邵玉華的回答讓人明白了她和張燕生之間的關係,這是在以前那個很難的時代,為了生活而被迫的選擇。
這時候大家都不禁擔心,邵玉華會不會被家人反對,尤其是張燕生。
「我們都成家了,她想去她就去吧,我們都不管她,現在婚姻自由嘛。」
面對母親的選擇,兩個女兒都帶著笑容,沒有任何反對的意思,現在就只剩下張燕生了,他的態度最重要。
張燕生的態度也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他竟然同意邵玉華去臺灣。
這讓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難道張燕生也根本不愛邵玉華嗎,隨後記者去採訪了他。
「她要去臺灣了,你不管嗎?」
此時的張燕生已經83歲了,面對記者的詢問他十分平靜甚至微笑著回答。
「她要去我有什麼辦法,再說我已經是要入土的人了,也不在意這個。跟你說實話,我是捨不得她,不過我要是不讓她走,她也不會開心,她等了幾十年,她走就走吧。」
張燕生的大度讓在場之人都非常動容,說他不愛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邵玉華,那是不可能的,但他竟然願意讓其妻子和董萬華走,足見其大度和通情達理。
既然沒人反對,那董萬華就可以和邵玉華重婚了,之後邵玉華就可以合法地跟董萬華一起生活。
─ 困難太多 再次分別 ─
于是,邵玉華便和張燕生開始協議離婚,當時兩人當初在一起的時候非常簡單,根本沒有結婚證,所以現在兩人要先辦理結婚證,才能協議離婚。
來到結婚登記處,張燕生和邵玉華拍了彩色的證件照,拿到結婚證的兩人心情都很不錯,已經83歲的張燕生精神也非常好。
結婚證有了,兩人可以協議離婚了,不過又有新問題出現了。
邵玉華和張燕生一起建的房子拆遷,分到了一處新的公房,如果要離婚,必須完成這套房子的分配,也就是說兩人的戶口不能在這同一套房子下。
邵玉華和子女都同意將房子分開,但在法律上這是不行的,因此不能協議離婚。
張燕生和邵玉華決定將房子分給大女兒,可分配的房子是公房,他們只有使用權,沒有分配權,因此無法分給大女兒。
就算提出暫時把張燕生的戶口簽給大女兒,讓邵玉華先回臺灣也不行,因為張燕生是戶主,沒有辦法遷戶口。
這個巨大的問題讓張燕生和邵玉華無法協議離婚,邵玉華也就沒辦法跟董萬華回臺灣。
這時候,子女也反對兩人離婚了,兒子水生說,團圓了一方卻需要拆散另一方,我覺得這不好。
除了兒女,邵玉華的一些鄰居也紛紛議論,有人說邵玉華太過絕情,不應該和張燕生離婚,也有人說邵玉華是為了董萬華的錢,不然為什麼非要去臺灣。
董萬華卻非常確定的告訴記者,髮妻邵玉華絕對不是為了他的錢,因為他並沒有什麼錢,這件事他已經告訴了邵玉華。
而且剛來到上海的時候,他出于愧疚,要把500美金全部給邵玉華,邵玉華直接拒絕了。
「你沒有錢,這些錢你還得用,你的老兵補助明年才發,這段時間還要靠這點錢生活,你給我,你怎麼辦。」
這是邵玉華對董萬華說的,董萬華十分感動,表示自己回臺灣借錢也能生活,但邵玉華始終不要這個錢,所以董萬華可以確定邵玉華絕對不是為了他的錢。
這時候,因為多次協議離婚太過折騰,年老的張燕生一下子病倒了,邵玉華十分內疚,不忍繼續和老伴協議離婚。
在這段時間裡,董萬華申請的一個月探親時間也早就到了,他又申請了一個月,但也快到了,他必須得回臺灣了。
「我們是喜劇開始,分別四十五年,再次見面了,但我們的結局可能是以悲劇落幕。」
董萬華歎著氣說道,說完用手帕擦了擦濕潤的眼睛。
「哎,這次是孤孤單單來,孤孤單單走,過去是歷史造成的,我沒想到現在還有這麼多事情無法讓我們在一起。」
在董萬華即將走的前兩天,張燕生的病好了起來,邵玉華的情緒卻變得不穩定。
「老張啊,我走了,玉華還是留在你身邊吧,她不會跟我回臺灣的。」
離開前,董萬華雖然心情不好,但仍舊安撫著張燕生。
走之前,董萬華和邵玉華專門找人派了合照,兩人的笑容非常甜蜜。
走的那天,兩人在機場一直緊緊抱著捨不得分開,董萬華拿著手帕溫柔地幫邵玉華擦拭眼淚。
登記的時間快要到了,邵玉華緊緊拉著董萬華的手不願放開,董萬華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卻不得不離開。
兩人仿佛回到了四十多年前,董萬華被逼無奈離開剛剛生下兒子的妻子奔赴臺灣,一離開就是四十多年。
現在好不容易找到了妻子,卻要再次離開,難道又是一個四十多年嗎?
當然不是,上天怎麼會這麼殘忍呢?
─ 相愛一生,終于相伴 ─
在這之後的每一年,董萬華都會不遠千里來到上海和愛妻見面,一次也沒有斷過。
1994年張燕生和邵玉華成功協議離婚,但邵玉華並沒有離開,仍舊繼續照顧著一起生活幾十年的張燕生。
1995年,董萬華時隔四十多年,終于和髮妻邵玉華恢復婚姻關係,他們終于可以合法的在一起了,但因為一些問題,兩人還是沒能在一起生活。
不過兩人從未放棄,四十多年的分開都沒等磨滅他們之間的真愛,這點困難豈能會讓他們放棄。
上天也注意到了這對苦命的鴛鴦,幾年後,邵玉華終于如願的和丈夫董萬華生活在一起,這時候張燕生已經在1998年去世了。
他們生活在一間小屋,生活並不富足,反而有些艱苦,每個月靠著董萬華的老兵補助生活,但他們一點也不在意,非常享受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對于無比相愛的他們來說,只要能在一起再苦也是快樂的,這應該就是真正的愛情吧。
其實愛情很簡單,那就是不論過了多久,不論你變成什麼樣子,我仍舊愛你,這就是最純粹的愛情,這就是大家都嚮往的愛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