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張國榮從24樓跳下,明明有至愛唐鶴德陪伴,為何還會想不開

xixi 2023/04/01 檢舉 我要評論

「Depression(抑郁)。多謝各位朋友,多謝麥列菲菲教授。一年來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謝唐先生,多謝家人,多謝肥姐。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

2003年4月1日,張國榮留下短短五十幾個字的遺書,從24樓一躍而下,從此他的世界安靜了,世人的心卻從沒有放下過。

因為誰也不能理解, 張國榮身邊明明有著至愛唐鶴德的陪伴,他為什麼要看不開,為什麼還要自盡呢?

有人說是因為身體不好,然后唱片銷量又不好,所以壓力非常大,最終想不開,所以自盡了。

也有人說是為情所困,他與唐鶴德之間存在問題:

「認識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在他與唐唐之間,不知道如何選擇,十分困擾所以選擇自盡」。

甚至還有陰謀論, 認為張國榮的死并不是自盡而是來自外界的操縱。

但不管是哪一種,似乎都沒有辦法真正蓋棺定論,都沒有辦法讓人信服。

20年過去了,張國榮仍舊是那朵不一樣的煙花,他的死如同一顆釘子,釘在所有喜愛他的粉絲心里。

可在時光向前走了20年之后,在抑郁癥這個話題幾乎成為老少皆知的疾病時, 難道我們依舊沒辦法從根源上來看待張國榮的自盡嗎?

張國榮的姐姐曾經說過,他的抑郁癥是生理性的,不是因為壓力而起。而且,他當時對于自己的病根本無法正視,對醫生開的藥也是有時吃有時不吃。

為什麼會這樣? 張國榮是那樣善良又熱心的一個人,為什麼會患上抑郁癥?而且已經到了最嚴重的地步?

恐怕所有的原罪都是來自原生家庭帶來的痛, 張國榮的出生被標注上孤獨,他擁有富裕的童年,但卻沒有足夠的愛。

作為家里的第十個孩子,他從小被視為多余的存在,父親抱他的次數屈指可數, 母親更是與之疏離,哪怕在其成名之后,他依舊沒有辦法真正與母親建立正常的母子關系。

灰暗與孤獨,便是張國榮從小的心理顏色,這些注定要烙印在他的心里,哪怕長大成人、成名,都沒辦法將其驅除。

但是張國榮是善良的, 從小受保姆「六姐」的關愛,所以他知道如何去面對一個身份低微的人,如何去關照一個弱勢的人。

因為淋過雨,所以想為別人撐一傘。

這就是真實的張國榮,當他走過了童年過的那些灰暗之后,總是忍不住對所有人都好一些。

「哥哥永遠讓身邊的人很開心,就算是倒茶水的女工他也很尊重。」

這是毛舜筠心里的張國榮,溫暖善良又完美。

而任賢齊也說過:

「有一次去外地演出,一個工作人員生日,他(張國榮)還準備了小禮物送給那位工作人員,當他得知那位工作人員喜歡大象時,就特別挑選了一個大象的飾品送給他。」

寧靜說張國榮是非常好的人,與他在一起拍《新上海灘》的時候,會擔心自己飲食上的不習慣, 所以便帶他回家親自做飯給她吃。

林青霞是張國榮要好的朋友, 一起拍《白發魔女傳》的時候他只是看一眼林青的神情,便知道她內心的煩惱,會關注地問她過得好不好。

楊采妮還是個學生的時候,與張國榮一起拍《東邪西毒》, 他耐心地教楊采妮如何演戲,讓他不要緊張。

所以,張國榮是一個善良的人,是別人眼中的哥哥,是別人眼中溫柔的男人,是大家心里完美的演員。

偏偏,這樣好的他,卻有著別人無法理解的痛。 他的痛在夢里,不斷做噩夢,總感覺有人在拖他下床,吃了若干的中藥都無濟于事,精神恍惚,聲音沙啞。

「縮在沙發一角像個影子」,那是張國榮的好友李碧華的說法,可狗仔卻在他求醫時用各種假話編他的緋聞。

想要自救的張國榮,最后止步于狗仔的不實報道中: 「病發時完全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手腳發抖。」

那時他與唐鶴德一起吃飯,在給對方夾菜的時候, 手不斷地抖動,夾起來又掉下,再夾起又掉下去。

可就算這樣,張國榮也沒有將自己的痛苦分享給唐鶴德,別人對他的勸解早已經失去了意義,相反, 那些普通人心理上的「想開點,想點開心事」,對于他來說是一種傷害,因為他會對自己的不快樂,不開心產生自責。

專業醫生對于抑郁證的評估有九個標準:

對社會活動與人際交往沒有興趣;

明顯消瘦,或者明顯變胖;

睡眠產生障礙,常因噩夢驚醒,早醒;煩躁,

情緒容易激動;說話變慢,行動變緩;

感覺到疲累,以至于長時間臥床;

感覺自己沒價值,沒有自信;

注意力不能集中,反應遲鈍;

會經常想到死,且有傷害自己的體驗,試圖在危險的境地經過。

以上九個標準假如有綜合性的出性,并且持續時間達到兩周以上,那就可以確定為抑郁癥了。

這些問題在張國榮身上都有,而且他被這些問題困擾了不止兩周,而是以年來論。

一個正常的人,必定是有所宣泄,有所付出,有所獲得的。張國榮呢? 面對媒體面對公眾,他必須打起精神,必須將笑掛在臉上。可是面對自己的時候,他擁有的只能是無助。

外表看上去如此陽光、快樂,實際全身沒一處感覺舒服的地方, 哪怕與至愛唐鶴德在一起,他也完全沒辦法將那疾病壓抑下去。

相反,因為擔心唐鶴德為自己難過,他必須要裝得若無其事。一顆時刻都在為別人著想的心,從來不可能沒有裂痕,但又從來不會有真正的修復。

張國榮可以對所有人好,哪怕是一個陌生人,只因內心不想讓別人感受難過與無助。 可他唯獨沒辦法面對自己,內心的灰暗早已經將他吞沒,他翻不了身。

那個時候,人們對于抑郁癥認知得太少, 所有人都認為張國榮是因為壓力過大而造成的,真正懂他的人,了解他的人實在少之又少。

在這樣的煎熬中,張國榮是無助的,他曾經與張曼玉這樣說過 :「我很想再與你合作,但是我已經不夠英俊去扮演你的戀人。」

張國榮變得不再自信,情緒失控,發病的時候甚至讓人感覺到可怕。

他的姐姐說: 有一次去他家里,只看到唐先生一個人,以為他不在家。可過了一會兒,樓上房間傳出野獸一般的嘶嚎,還有撞擊房門的聲音,當時她被嚇壞了。

那時唐鶴德的表情痛苦到了極點,可以想象,面對張國榮發病的時候,他也無能為力。 張國榮清醒的時候,提出了與唐先生分房間睡,因為害怕不受控制而傷害到他。

可這只是保護了張國榮想要保護的人,他自己并沒有得到保護。一個人面對的病痛與無助,最終只能是將他徹底壓垮。

轉眼20年過去了,張國榮的名字依舊是很多人無法提及的悲傷。

每年的4月1日,唐鶴德都會在自己的社交賬號悼念張國榮,他們兩個人的感情感天動地,可他們卻無法用這感情打動疾病與生死。

不能相交的永遠都是隔閡,抑郁癥所帶來的悲慘便這永遠無法彌合的隔閡,在過去,在今天,甚至是在未來,都會讓人們付出代價。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