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父子倆這張照片刷屏,「一根棒棒扛起家」的冉光輝,現在怎樣了

安妮 2022/01/29 檢舉 我要評論

可能冉光輝,自己也沒想到。

短短11年,自己已經兩次成了全網的焦點。

一次是11年前的2010年,在重慶朝天門石階梯上,他扛著一大包貨物,一隻手拽著背上百來斤貨物的一角,一手緊緊牽著3歲的兒子從梯坎走下。兒子亦步亦趨地跟在父親旁邊邁著步子,一隻小手還拿著寫字的本子。

這一幕被當時還在重慶大學上學的許康平拍了下來。

他將這張照片命名為「肩上扛著的是家庭,手上牽著的是希望。」

用許康平的話來說,這張照片從攝影意義的角度來說,沒有任何技術可言。但從情感來說,卻足以打動人。

果然,這一張照片在當時火遍全網。因為這張照片,重慶「棒棒」冉光輝火了。

11年後,再次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是重慶棒棒冉光輝在解放碑附近買下一套房的故事。

能在重慶地標建築解放碑商圈買房的人,用本地人的話說,是有錢人才能在那裡買房。

這一次,他成了重慶棒棒勵志的典型。

可沒人知道,棒棒這一行吃的苦,遭的罪,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能買房,那也都是忍著肩背疼痛,佝僂著身體一包一包用汗和血肉扛出來的。

1、重慶棒棒的縮影冉光輝

在重慶,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被稱為棒棒。他們常年裸著上身,汗流浹背,憑藉一根棒棒謀生活。

重慶是山城,依山而建。出門就爬坡,下船即上坎,搬運東西成了難題,只能採用最原始的肩挑背磨的人力物流方式,從而衍生出來這座城市特有的名片「棒棒」。

他們活躍在重慶的建築、服裝批發市場、車站、超市門口沿街攬活。一包貨物輕則幾十斤,重則幾百斤,他們背著上下梯坎,周而復始。

價錢往往和貨主口頭協商,三言兩語便敲定價錢。貨主在前帶路,棒棒扛起貨物緊緊跟隨。重慶人也不怕棒棒把貨物扛走,棒棒大多講究誠信,恪守職業道德是他們潛定的行規。

而冉光輝就是這其中之一。

冉光輝的老家原本在重慶墊江,家裡一畝三分田,一兒一女,靠著務農為生。農閒時就去城裡的碼頭幫人挑貨,貼補家用。

一直到2009年,才帶著妻兒一家人舉家到了朝天門批發市場,轉眼也有十年光陰。

剛來重慶的時候,就住在文化街對面,一家人擠在老棚戶區8平米的小房間,一個月租金1000元。 煮飯、睡覺、孩子寫作業都在一個地方。有時遇到暴雨天氣,屋外大雨屋內小雨,一家人忙前忙後接水,家裡的墩布、拖把、桶盆,都得派上陣。

常常夜裡,一家人都是伴著雨水落入盆中滴滴答答的聲音入睡。

2、為了買房的願望勤勤懇懇奮鬥

什麼時候能在這個城市紮根有個窩,給妻兒一個真正的家,成了冉光輝心裡最樸實的願望。

「棒棒」是個體力活,賺多賺少,全憑力氣。

從事這一行,對冉光輝來說,也是無奈之舉。他沒什麼文化,其它的話也幹不了。別的沒有,只有一身好力氣。

朝天門批發市場附近,每天都有經商的人提著大包小包在此進貨,棒棒便有了生意。百來斤的算大貨件,一般十塊錢,小貨件的幾塊錢。接的活兒大多是「大貨」,小的貨件不重,一般貨主自己能直接拎著走,也算方便。

一次扛的貨物基本都在百來斤,冉光輝扛過最重的貨物是235公斤。為了方便幹活兒,赤膊扛貨,成了冉光輝的工作常態。即使是寒風刺骨的冬天也不例外,因為穿上衣服扛活會打滑,脫了更好扛些。

有時候生意好,一天接「大活兒」能接個十幾趟。回家時就去菜市場挑半斤豬肉給家裡改善下伙食。一家人圍著小方桌、一盤青菜炒肉,一個炒土豆也吃得賊香。

後來為了一次性搬得貨更多些,冉光輝就自己做了個小推車,身上背一點,推車上放一點。路好的時候就用準備好的板車推一段路,但是重慶的路幾步一個臺階。更多的時候都要扛著上下臺階。朝天門批發市場旁有一段數百米長的陡峭坡道,那是冉光輝從事棒棒十幾年來的必經之路。

因為扛貨長期需要保持一個姿勢,背彎下腰使力,用手牢牢抓住貨物。 長年累月下來,手掌佈滿了厚厚的老繭,手指關節也嚴重變形,每節指骨都向外隆起。

前幾年,還出現了腰肌勞損的狀況,腰一使勁就疼得厲害。妻子看著心疼,囑咐冉光輝一定得好好休息調養下。

休息了一個月,腰傷才剛剛好,冉光輝就閒不住。拿著他隨身的「家當」一根棒棒,一個簡易板車就到老地方攬活兒。

于他而言,肩上扛著的不單是三四百斤的貨物,而是家庭的責任,生活的重擔。

冉光輝說,「不幹活哪行啊,幹活才有錢,幹的就是力氣活兒,雖然比較辛苦,但想到多幹點活,能讓老婆和孩子過得更好,也就不覺得累了。」

早上五六點,天還沒亮,冉光輝就已經扛著一兩百斤的貨物,一步步往樓梯上扛。安靜的樓道裡,只有他氣喘吁吁的喘息聲和沉重的踱步聲。

他平均每天要扛貨、發貨一噸左右。一年下來就是350噸貨物,十年下來就是3500噸。生活的重擔對于他來說很具體。身體要承載起比他們體重不知多少倍的貨物,用手和肩扛起一個家,扛起一個未來。

做棒棒這些年,雖然累些辛苦些,但冉光輝是打心底自豪,靠著勞動力賺錢,不偷奸耍滑,不偷不搶,也不多拿別人一分一毫。

3、一包一包的咬牙堅持,終于扛出了一套房

棒棒一干就是十來年。

靠著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地咬牙堅持,2016年,一家人從棚戶區實現了重慶市中心解放碑買房。

房子不算大,兩室一廳,但一家人在這個城市總算是有個溫暖的窩,才真正是在這個城市紮了根。

在買房之前,他和妻子瞿光芳幾乎跑遍了解放碑商圈附近,房子看了幾十套,最終選定了一套60多平米的二手房,40多萬。 每月還6000的貸款。兩人咬了咬牙,拿出了省吃儉用積攢多年的100萬付了首付。

因為這裡,離平時搬運貨物的朝天門碼頭很近,一來一去節約時間。搬進新家的第一天,妻子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笑著笑著就哭了。她知道這一切是多麼不容易,這個家真的是丈夫起早貪黑、一包一包扛出來的。

而兒子呢?則在這裡看看、那裡摸摸、指著客廳的一張桌子開心地說:「以後我就可以在這裡寫作業了。」

看著妻兒的樣子,冉光輝既欣慰,又覺得有些不是滋味。

妻兒跟著自己受苦了,住在棚戶區時,兒子深夜裡只能蹭著廚房的燈光在油漬的飯桌上做作業,而妻子呢,總是眉頭緊鎖著擔心房子漏水、房東漲房租。

現在呢,全家人不用再擠在20平方公尺的出租房裡了,再小也是一家人的窩。兒子可以在敞亮的書桌上寫作業。也不用擔心下雨天漏水,不愁沒地方洗澡。

雖然買房貸了款,但有了家就有了踏實感,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幹起活來也越來越有幹勁。

幹完活回家,兒子放學也回來了。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吃著妻子做好的飯菜,熱氣騰騰的日子,能沖淡一天的疲憊。

4、兒子是夫妻倆最大的期盼

除了房子,兒子冉俊超才是他和妻子最大的盼頭。

以前住在棚戶區時,兒子還小。妻子白天要在餐館裡幹活,孩子沒人帶。又不可能把孩子鎖在屋裡,大人也不放心。冉光輝就只能把剛學會走路的兒子帶在身邊。

那張走紅的照片也不過是冉光輝那段歲月的常態。

那時候兒子3歲,如今11年過去了,孩子14歲。 他乖巧懂事,樂觀上進。還是班裡的班長和歷史課代表。

這也讓冉光輝特自豪。

正是源自「知識改變命運」的樸素信念,棒棒們就算拼死拼活也要供兒女讀書。他們深知自己這一輩子就這樣了,但是兒女不一樣,他們應該擁有更好的人生。

好在兒子沒讓大人失望,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平時做完功課還會幫父母煮飯做家務。有時,週末還會幫著爸爸扛點自己能拿得動的貨,14歲的他,已經可以搬起七八十斤的貨物了。

談起父親,小小年紀的他很感恩,他明白是爸爸為他扛起了一片天,扛出了一個家,自己要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早日賺錢養家,可以讓爸爸早點退休。

雖然冉光輝夫妻都沒什麼文化,但他們都用自己腳踏實地勤懇的行動,言傳身教,成了孩子最好的榜樣。

去年,冉光輝十年後的生活變化引起了網友關注。尤其是他用肩扛出了一套房的事引來了關注,隨著媒體越來越多報導,人們驚歎于他的艱苦奮鬥和咬牙堅持。

一些媒體、網路公司聞風找到他,開出高價請他代言,還有公司請他直播帶貨。甚至開出保底收入和高額提成。和十年前一樣,冉光輝還是婉言拒絕了。就連親戚朋友都不解,紛紛問他,「這不是傻嗎?有錢送上門不要,這不比當棒棒賺錢輕鬆嗎?其他人紛紛趕著要做網紅呢。」

冉光輝卻很坦然,「知道自己沒文化,那些東西再賺錢,也不是自己能幹的。棒棒雖然累,但靠自己的雙手,靠力氣賺錢心裡才踏實。」

在冉光輝的影響下,兒子也明白踏實努力的重要性。他給父親送過一份禮物,那是兒子錄的視訊,視訊裡,冉俊超對爸爸說:

「生活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不需要你去那麼拼命。你不一定非要一個人去承擔那些壓力,我可以跟你一起。爸爸,我非常感謝你用扛貨扛來的錢養育了我14年,我現在很想對你說一句,爸爸,我愛你。」

看著視訊裡兒子一臉認真,冉光輝流下了欣慰的眼淚。他知道,兒子長大了。

5、拒絕當網紅,踏踏實實當「棒棒」

即使是受到外界一波又一波的關注熱度,成為了街坊鄰居眼中的「名人」,但是冉光輝一家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太多變化。

他依然每天淩晨就起來扛貨發貨,只是生意比以前好做一些,找他的人越來越多,老闆們都信任他,說在電視上看到過他,靠譜。

隨著年齡的增長,如今冉光輝體能也大不如從前,之前能輕鬆扛起幾百斤的貨物,年過五十後,也有點扛不太動了。

當被問到還準備幹多久「棒棒」時,冉光輝說,「幹到幹不動的時候再說,現在先把兒子培養出來,多攢點錢給孩子讀書。」

在山城重慶,有這樣和冉光輝一樣的棒棒,他們沒文化,也沒什麼特別的謀生技能。有的是一雙手和吃苦耐勞的心。

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一根磨得油光華亮的棒棒,一團麻繩,一雙老繭手,一輩子的負重前行,就是他們的生活。

他們是山城裡一群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對于他們的家人來說,卻是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

有一部真實的紀錄片《最後的棒棒》,記錄了山城這個賣苦力為生的群體。

由于線上購物興起,實體店驟然減少,加上新的運輸方式衝擊,棒棒人數從頂峰時期高達40W人,到現如今只有千人而已,以後會越來越少。

棒棒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必然會在時代的洪流中退出舞臺。

冉光輝這一代,算是最後的輝煌。

如果有一天,山城的棒棒真的消失了。希望還有人記得,曾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雙肩和最原始的勞動,用血和汗、挑出了一座城,挑起了一個家。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