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成癮」,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家住臺灣淡水的郭詩薇,是一位39歲的全職太太,她一共生養了6個孩子。
孩子們的爺爺奶奶,都勸他們別生了。
這也是她和丈夫面臨的最大壓力。
公婆擔心他們未來的經濟負擔會很重:幾個孩子都只相差一兩歲,以後上大學怎麼辦?難道要讓孩子還沒出社會,就背一身的債?
郭詩薇的公婆
但對于孩子們的爸爸弘勳來說,比起孩子們長大以後的事,他更擔心的,是車子的問題。他笑呵呵地說,要是再生一個的話,7人座的車坐不下,只能換中巴。
雖然如此,但他們真的有可能「再生一個」。
生了6個,都不嫌多,這份篤定與自信,是從哪裡來的呢?
1
五個孩子性格各異
卻都暖心獨立
郭詩薇,是這個7口之家當之無愧的核心人物。
家中的五個孩子待人都落落大方,也各有自己的性格特點。用她婆婆的話來說:「小孩都很乖,她教得很好。」
一頭俐落短髮的大姐盼昕,今年十歲,人小鬼大,很有大家姐的風范。
她四歲開始練習鋼琴。已經獲得了不少獎。
練琴的累,她用「下腰」表達,又會「冷靜」總結道:「在你要從很不順,到可以聽的那個階段,會很辛苦。」
她和二妹,已經能夠獨自乘坐捷運,去看牙醫,去學琴,知道在遇到壞人的時候應該怎麼應對。
8歲的二姐悅昤,和大姐盼昕年齡相近。是兩個遇事會共同商量的好姐妹。
她最喜歡幫媽媽做家事。「因為我喜歡把東西弄得乾乾淨淨,很舒服。」
第三個孩子沛暘,出生三個月後早夭,卻一直活在了這家人的心中。當有人問孩子們:「你們家有幾個兄弟姐妹呀。」的時候,大家都會把沛暘算進去,回答說有「6個」。
郭詩薇夫婦選擇生這麼多孩子的原因,也與沛暘的早逝有關。
5歲的老四睦暄是家中最感性的孩子,擅長舞蹈。一開始,她看到大姐和二姐都學習舞蹈,于是也要跟著學,不過最後還是她堅持了下來。
老五立晢是家中的第一個男孩,軟萌可愛。在一眾姐姐中的他,有時候會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看得出來,他更喜歡粘著能幹溫柔的爸爸,
和疼愛他的爺爺相處。
2021年1月,老六毅暟的到來讓立晢成為了哥哥,他也是哥哥姐姐們的「大玩具」。
他是在家中的浴缸中,以「溫柔生產」的方式出生的。
在3個姐姐,1個哥哥,還有助產士們的見證下,來到了人間,他的兄弟姐妹們在他出生的第一時間,就為他獻上了「生日快樂」歌。
2
這麼多孩子
她是怎麼教養得這麼好的?
婆婆口中的「她很會教小孩」,可不是「徒有虛名」。
在家中,她又是「嬰兒護理員」,又是「廚師」,還是「教師」。
孩子們的功課她親力親為,數學,英語,自己帶自己教。有時一邊做飯,一邊教,給足了「言傳」與「身教」。
她還要當「糾紛調解員」。
二姐搶了五弟的東西,來向媽媽告狀,她溫柔堅定地教弟弟表達自己的感受:「姐姐,我不喜歡你搶走我的東西。」也讓姐姐和弟弟道歉。
漸漸地,孩子自己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解決衝突中的問題,不必一方受了委屈,事事都要來找她做主。
家中有5個孩子,想必家務事一定很多,但是她也並不那麼操心。
因為等孩子到了4歲,她就會讓孩子做家務攢零花錢。
有人問她,有什麼辦法讓孩子自願做家務?
她說,當孩子願意做,也有能力做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們去做,並且不要在意他們是否做得完美。
孩子們用家務活攢零花錢,兩次的家務小任務,可以換來台幣5元。
積少成多之下,也足以讓孩子們建立自己的小金庫。
這天,她帶孩子們來到商場,用自己攢的零花錢挑選文具。
對于喜歡但超過自己能夠負擔的文具,會分清需要和想要。
如果喜歡,但不需要,也就作罷。
如果是實在喜歡又需要的,姐妹之間有時會主動「互相補助」一些。
晚飯時刻,弘勳一回到家,等待他的就是孩子們的驚喜轟炸,被孩子爭相擁抱。
一家人在餐前一起唱歌,媽媽詩薇會借著晚餐時間,讓大家練習對彼此表達感謝,給對方「愛的存款」。
讓孩子們學習付出,收穫感謝,知道自己始終被愛,變得獨立,可能就是郭詩薇讓自己能夠最大程度變得輕鬆一點的秘訣。
偶然,一家人在戶外玩耍,丈夫的幫忙照看,大自然的樂趣,讓郭詩薇不用像在家中,總是忙于回答孩子們:「媽媽,接下來做什麼」的問題,她樂得放手,也更輕鬆。
有時,詩薇甚至還會偶然有時間到附近喜歡的咖啡館放鬆,度過一個愛自己的午後時光。
2
丈夫保護家,她保護孩子
不過,單憑詩薇很會教養小孩這一點,還不足以成為他們願意一個接一個生養孩子的理由。
詩薇夫婦願意生養這麼多孩子的理由之一,孩子是她和丈夫愛情的結晶,丈夫也是她最大的後盾。
即使父母近乎反對的壓力,他們也都繼續堅持,共同承擔這個決定,甚至還大有再生一胎的打算。
丈夫的原生家庭,很幸福,從小,他看著父母相互扶持,共同培養了他們兄弟姐妹,給予他很大的安全感。也給了他一個很好的范本。
而郭詩薇的原生家庭,可以說是傷痕累累。
她從小被寄養在保姆家,小學2年級才和媽媽住。因為從小親情的缺失,她與母親爭吵不斷。
在高中的時候,知道自己是一個私生女。母親一生沒有與他人結成婚姻關係。
她一度不相信愛情,覺得自己不被愛。直到遇到了丈夫弘勳,他對她說:
「我也許沒有辦法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但我願意陪你走,未來的日子一直走。」
因為這番告白,她決定試試,願意「賭」一把。
幸運的是,他們都賭「贏」了。
結婚後,他們過起了「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不過分工明確,卻也相互補充。
弘勳是一個來台日商的房產仲介,是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
但在陪伴孩子上,他也盡力取得了一個平衡。
這也讓詩薇在操持家務之餘,也能夠繼續她「溫柔生產陪產員」的工作。
這份工作,只要有預約的產婦待產,她就要24小時待命去陪產。
她的6個孩子也是在像家的氛圍下,「溫柔生產」地生下的。
丈夫保護家,她保護孩子,結婚十年後,在孩子們的見證下,弘勳重現孩子們沒有見過的求婚場面:「接下去的路,你願意繼續陪我走嗎。」
詩薇回答:「我還有的選嗎?都已經6個了。」
3
她的「內在小孩」
曾被兩位沒有血緣關係的「母親」
穩穩接住
之前說過,詩薇與母親的關係並不好。
在她出生幾個月的時候,就被「丟「給了保姆」。
她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育」她的親生母親,另一個則是「養育」了她的母親,也就是她的保姆。
從小,她愛吃雞腰,保姆就每天早上去市場買雞腰給她,把她看得比親生女兒還親。
而郭詩薇也毫不誇張地覺得,小時候,保姆才是她的媽媽。
大學聯考前夕,她和親生母親爆發劇烈的爭吵,離家出走,也是保姆的大女兒接納了她,讓她有了容身之所。
她考上了大學,卻沒有錢交學費,迷茫無助,第二天早上,她的姐夫將繳好的學費繳費單遞給她,感激之情無以言表。
她被保姆一家無條件地接納。
當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能夠對你付出連生母都做不到的養育之情,受到的感動,震撼,與滋養也會是成倍的。
這讓她知道,自己不是多餘的孩子,是有人疼惜的孩子。這種穩穩被接住的感覺,奠定了她巨大的安全感。
同時,這段經歷改變了她的生育觀,學習到了「養比生大」:
「長大之後知道說,自己的親生媽媽有她的苦衷,或者是她的辛苦,可是老實說對孩子來講很單純,就是你陪她的時間多,你在她身上付出的心血,你為她流的眼淚,你為她的一顰一笑你也會有感動,其實這個關係就會很深厚,所以我那個時候就決定,我有孩子我一定要自己帶孩子。我絕對不要請保姆帶,因為我知道,養比生大。」
這份來自保姆一家的親情,讓她更加珍惜與孩子之間的連結。
她生這麼多孩子的原因,還來自于早夭的第三個孩子。
老三沛暘,在40天大時,突然停止呼吸心跳。一個月後去世,在世上只活了3個月。
當時公婆第一時間趕到了醫院,面對自責的兒媳,婆婆一把抱住了她,說「這不是你的錯」。公公則一直搖頭,說「不是(你的錯)。」
這讓她再一次感覺到了被穩穩接住,被安慰的感覺。
這時她意識到:「原來他們真的把我當作自己的孩子。」
丈夫的感受與她也相同,感恩父母在老三去世時的不責怪,與安慰。
孩子的失去讓她更加珍惜活著的孩子。
經歷了喪子之痛,他們深深地明白了,原來孩子會呼吸是恩典,會哭泣是恩典,會哭鬧也是恩典。
10個月大的老六,哭聲讓她很開心,這讓她想起,老三在醫院昏迷的情景。當時,她是多麼的希望,他能夠發出聲音。
一屋子吵吵鬧鬧又和和美美的兄弟姐妹,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夫妻倆失去老三的創傷。對于孩子的期待,放得很低,只要他們好好地,健康地活著。
寫在最後:
那些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在一次次她的內心經受到重大的危機,面臨破碎危險的時候,又一個個小心翼翼地幫她「拼接」起來,幫助她成為了完整的,有安全感的自己。
這樣的她,擁有了承擔「母親」這一身份的能力。
因為曾經失去,他們更加努力地創造。
在丈夫的陪伴下,她與母親之間的關係也開始慢慢變得柔和。
原來一個幸福的核心家庭,真的能夠療愈自己的原生家庭,並且幫助一個個孩子,成為完整的,有安全感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