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財萬貫終會散去,精神的富足才是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不久前,在網上看到霍啟剛曬出了多張帶大兒子霍中曦騎腳踏車的圖片。
網友驚呼:「終于看到霍啟剛「炫富」了,郭晶晶,你終于「不裝」了!
眼尖的網友發現,霍中曦那輛小小的腳踏車,竟然要2380元!這個品牌不愧是「腳踏車界勞斯萊斯」。
如果是該品牌的成人車,有些甚至高達幾十萬元一輛。
對此,網友紛紛表示酸了:果然是豪門啊!
在曬出的圖片中,霍中曦戴著護具,騎著車開心往前走。
而霍啟剛時而和兒子齊頭并進,時而護在孩子身后,細心地照料著。
休息時,霍啟剛還給兒子買了個冰淇淋,孩子開心到眼睛都瞇了起來。
這哪里看得出來是一對頂級豪門的父子啊?
就是你我身邊都有的,父子之間最普通的相處模式。
以為霍啟剛要開始「炫富」,誰知道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局。
其實,霍啟剛和郭晶晶的操作一向很「平民」。
眾所周知,郭晶晶是豪門媳婦中出了名的節儉,用5毛一根的頭繩,背百元包,平時的衣著也樸素。
而且,她的孩子也不追求名牌,她也會在路邊攤淘童裝,甚至給孩子買的鞋子,也只是一百多元,妥妥的「我家也有」款式。
而丈夫霍啟剛呢?
最喜歡帶著孩子一起搭乘捷運,陪孩子上興趣班,去普通餐館吃飯,完全沒有豪門包袱。
小小的孩子還需要通過洗車來賺零花錢,「豪門之子」也要感嘆一聲「賺錢不易啊!」
假日,他們還特意帶孩子去鄉下,和孩子一起插秧,身體力行地讓孩子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
明明身在頂級豪門,但這麼多年,他們始終保持簡樸低調,從不刻意富養孩子或追求名牌,他們只是用普通家庭的正常價值觀去引導孩子。
可以說,相比物質上的支持,郭晶晶夫婦更注重孩子的素質培養。
無論多忙,他們都會抽時間陪伴孩子。
郭晶晶夫婦不僅給了孩子們最有愛的陪伴,也一直堅持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榜樣。
宋代李邦獻說:
「為子孫作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為人作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教育孩子,留財不如留德。
郭晶晶夫婦最令人欽佩的,正是明明有放縱的資本,卻選擇了克。
可在許多家庭里,父母卻選擇了在物質上對孩子一呼百應。
01把孩子養成「富二代」
是一場悲劇為人父母后,孩子便成了軟肋。大多數父母會覺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累也不能累孩子。
所以,即使是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們對孩子都是寵入骨,有求必應。
可我們卻忘了,一旦時間長了,「有求必應」便成了「理所當然」。
不懂得柴米貴的孩子,最后只會變得不知天高地厚。
就像之前那條讓網友們大開眼界的微博熱搜。
一名13歲的女孩芙芙,在社交平台上自稱成年人,并在6個月內花了70萬,在網絡上買了幾張「不能商用不能傳播,只能自己欣賞」的二次元畫。其中,最貴的一幅畫花了7萬元。
芙芙的媽媽知道這件事后,憤怒地找賣家退錢,還說:「我女兒能花7萬買畫,我就能花700萬把你們這個圈弄得天翻地覆。」
「有其女必有其母」,最起碼,一句話揭露了芙芙的豪氣,來自哪里。
13歲的孩子能有什麼壞心眼呢?
她的豪爽也只是來自于習慣。
習慣了父母的財大氣粗,習慣了自己可以隨意花費。
所以,當孩子「視金錢如糞土」時,到底是誰的責任呢?
不知從何時起,「炒卡」一詞在小學生群中蔓延。
南昌一10歲的男孩,就曾偷刷他爸爸的支付寶1763元,買了一大袋奧特曼卡片。他聲稱這些卡片以后可能賣1000萬。
而事實是,這些卡片毫無價值,就單純是玩具卡片。
只給孩子花錢,不告訴孩子如何花錢,才會讓孩子缺乏金錢觀念。
正因為孩子認為父母的平時的付出是「理所當然」,才會缺乏對父母的感恩和對生活的敬畏。
曾看過一個讓人感觸頗深的故事。
一位單親媽媽海莉,雖然薪資微薄,但她平時是對女兒有求必應的。
一次,女兒說要一個筆袋,售價折合人民幣可是一百多元。雖然覺得有些貴,但為了滿足女兒,海莉還是買了。
可當女兒收到筆袋時,不僅扔了,還沖她發脾氣:「那個筆袋現在大家都有,我不想要了。」
那一刻,海莉火冒三丈,覺得自己一直盡量滿足女兒的需求,可她卻那麼不懂事。
于是,她決定給女兒一個懲戒,讓她學會珍惜擁有。
隨后,海莉拿出一個透明的三文治塑料袋,并在上面寫上女兒的名字,然后對女兒說:「這是你的新筆袋.」
而那個被扔的筆袋,海莉要求女兒親自把它送給有需要的人。
要把新筆袋送人,而自己只能用這個透明袋,女兒心里不是滋味,也漸漸后悔自己之前的行為。
看到女兒的轉變,海莉耐心和她解釋了自己這麼做的原因,告訴孩子應珍惜擁有,而不是把一切視為「應該」。
之后,她還和女兒一起挑選更多的文具,和之前的那個筆袋一起送給了經濟困難的家庭。
海莉也反省了,她說:「我有時候就是反應過度,對孩子有求必應,才導致孩子不懂珍惜。」
總有父母埋怨孩子不懂感恩,可他們卻沒料到,把孩子感恩的心磨滅的,正是那個處處嬌慣孩子的自己。
心理學上有個定律叫「貝勃定律」,是指單方面一味地付出,不但得不到預期的回報,還會讓對方感到習以為常。如果稍微少了一絲關愛,對方就會覺得惱怒,甚至會惡語相向。
孩子現在不知感恩的樣子,背后藏著的是父母毫無底線的付出。
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否該反思一下,我們對孩子全心全意的付出,該是表現在金錢上呢?還是該給孩子培養更正確的世界觀呢?
02給孩子最好的愛是以身作則父母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當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和格局去影響孩子的言行,樹立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正確認知時,孩子的精神世界才會變得富足。
就像郭晶晶夫婦教育孩子一樣,一直都是以身示教。
雖然身在豪門,但郭晶晶夫婦帶孩子們出門都比較低調,從來沒有豪車和成群的保鏢。
一家5口衣著打扮和普通家庭無異,爸爸霍啟剛走在前面,查看人行路邊的情況,然保鏢;而郭晶晶細心地教著孩子怎麼騎車。
等孩子們騎累了,霍啟剛便牽緊他們,郭晶晶一人霸氣搬3輛童車,絲毫不矯揉造作,簡直是媽媽力爆棚。
不張揚,不物質,郭晶晶夫婦就是這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讓孩子在感受家庭溫暖的同時,也感知生活的質樸。
還有武漢一位爸爸。
在通過捷運站閘口時,緊跟著他過閘的兒子無意間「逃票」通過了閘機。
走在前面的爸爸發現了,立刻停下腳步,嚴肅說道:「你不是有卡嗎?怎麼不刷啊!」
男孩一聽,立即掏出捷運卡重新刷卡進站。
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決定著孩子以后會走到哪個高度。
而以身作則的父母,能帶孩子走得更遠。
西安36歲的建筑女工張秀婷每天早上七點到晚上八點在工地上班,但每晚下班后,她都堅持看書兩小時。
張秀婷稱,因為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沒什麼機會讀書,現在想要提升自己,更想給13歲的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她說:「不能是你說說孩子,孩子就給你做了,你要以身作則。」
僅一句,便讓人醍醐灌頂。
楊絳說:
「好的教育不是被動接受、受到管教,而是啟發其自覺性,在不知不覺中受教。」
給孩子最好的愛,是以潛移默化去賦予孩子更多的能量和心理營養。
父母和子女,其實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
既然我們無法陪伴孩子走完全部的人生,那何不從小給與他們面對自己人生的榜樣呢?
03莫言說:
「每個人,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家財萬貫也終會散去,精神的富足才是你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往后余生,愿父母們既能以身作則,亦能有尺有度。